目前分類:群英教師社群閱讀書籍 (2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《性別是彩虹色的嗎?》讀後

《性別是彩虹色的嗎?》讀後

 

  大約從情竇初開起,一直到人生終點站,都有人在尋找柏拉圖《會飲篇》中所言「失落的那一半」。茫茫人海中,有人覓得佳偶,有人遍尋不著。古今中外數不盡的詩篇、各式作品都在告訴我們:思念、愛情乃至於性別,的的確確是「一種很玄的東西」。

  性別議題無時無刻不出現在日常生活中,也正因為其浸潤之廣之深,我們亦能以各種視角來談論,舉凡文學、歷史、社會、經濟、心理、法律、政策、宗教等等。正因如此,《性別是彩虹色的嗎?》一書(以下省稱「本書」)對前述諸項或多或少皆有觸及,但本書所提供的視角卻又不盡然如此。披閱本書,作者於最末羅列近90個性別認同相關詞條的索引目錄,並在結論感嘆「性別認同的語言與理解,變化頻繁且快速」。由這兩點,我們不難見出本書獨具隻眼,聚焦於性別認同的語言問題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古之君子,今之公民。若人人成為君子與公民,則性平之日庶幾不遠矣。讀後撰文一篇。
  上野千鶴子《妳想要活出怎樣的人生?》的成書與出版,本身就是個性別平等的社會運動。近九十年前,吉野源三郎《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?》風行一時,時至近年仍發揮影響力。上野老師從女性視角提出同樣的問題,從而為人們性別意識啟蒙。前後兩書,居然同樣是由日本岩波書店出版,更有著性平道路漫長與深刻自省的雙重隱喻。其實,在臺灣也有類似的故事。二十年前,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《傑出學者給年輕學子的 67封信》出版在前,竟發現全書皆有男性執筆,方才有《傑出女性學者給年輕學子的 52封信》在後。值得慶幸的是,兩書出版只相隔一年。只可惜,女性學者多數談到職家平衡的困境,男性學者幾乎未見。站在學術高峰的學者們如此,就遑論百工百業了。
  討論性平問題,終究需要回到現實案例中。我們不難發現,相較於日、韓、大陸,在亞洲看似性平模範生的臺灣社會,仍存在著許多性別不平等的幽靈,揮之不去。在各種性平法規無法照見的私領域,如親密關係、家庭關係等,躲在暗處的幽靈再度現身。恐怖情人、家暴案件之所以發生,或皆由於性別歧視作祟,視受暴者(情人)為「所有物」所導致。若在公領域,臺灣兩性同酬日的表現雖優於日、韓,但仍待努力。談談我們央央,據我不完整的統計,校內五十餘個二級教學單位系所,只有五位女性主管。反觀各系所內的行政同仁,卻絕大多數由女性擔任。只要查閱最新的行政院性平會國家報告,就能得知臺灣性平之日仍是其路漫漫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
中央大學群英教師社群,為大家推出哲學所蘇子媖老師所導讀的《美麗的限制》。這是部「變通」與「通變」之書,也能運用於教學。撰讀後雜感一篇,和大家分享。感謝小媖老師導讀 Tzu-ying Su,助理詠淳同學製作 Irene Sun,讀書會伙伴參與討論,以及中大教發中心多年支持。
--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正如導讀影片中鮮活生猛的閩南語俗諺:「不識貨,請人看;不識人,死一半。」又常言道:「知人知面不知心」,除此之外,我們尚可以輕易舉出許多類似成語、俗諺。這說明了人心難測更甚於風雲變幻外,亦體現我們渴望得知「人」的真實樣貌。知人識人之學,自古以來受到人們重視。春秋戰國時代,各國國君用人孔急,諸子百家爭鳴,在供給、需求互相刺激下,諸子典籍留下不少人才思想的論述,但似乎未成體系。甚至於帶有神秘色彩的面相學,亦在此時有所記載。
  中國傳統人才學之首部專著,應屬東漢末年的劉邵《人物論》。劉邵認為,「知人」是賢君最重要的能力。因為唯有正確的識人,方能用人得治。書中的「九徵」說,論透過人的外在表現而知其內在品質。「三類」、「十二才」說,則堅持才德並重的原則。劉邵《人物論》反映了當時儒、道、陰陽各家思想融合的時代風氣。
《人才》一書,則是疫後新時代的識人之學。正如《人物論》提出識人原則,《人才》則以較多的篇幅,論五大人格特質與人才的關係。包括有:神經質、外向性、開放性、親和性與嚴謹性。不論知人識人或自我省察,我們皆應彈性靈活的運用此五項原則。讓不同特質者皆能尋覓足以發揮所長的工作,正是「適性揚才」的真諦。面對疫後世界與全新時代,如何進行線上面試,如何發掘身心障礙者、女性、少數族群的人才,本書亦多著墨。
讓我們回到教育。透過《論語》記載,數千年前師生間交談的無盡智慧,活潑潑如在目前。孔子能因材施教,這從他將最親近的學生分為「四科十哲」即可見出。政事科的子路「行行如也」、行事勇猛,孔子批評他「野」。言語科的子貢有著「侃侃如也」的口才,孔子卻以「天何言哉」試著點醒他。只有模範生顏回,我們幾乎未見孔子對其有任何批評。顏回稱美夫子「循循然善誘人」。生而為人而天賦稟性各不相同,誰人不需要被知道、被發現?誰人不需要良師的引導啟發呢?看來,不僅僅是因材施教,孔子也懂得適性揚才的教學真諦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相較於其他西方思想家,十九世紀德國思想家第斯多惠(1790-1866)在臺灣知名度不高,此次讀書會由迦勒介紹他的代表作《德國教師教育指南》的節錄本──《德國思想家第斯多惠的「教師教育指南」》。第氏有「德國教師的教師」之美稱,真可謂德國版「至聖先師」。讀過此書後,第氏於十九世紀所發表的諸多觀點,至今仍是驚醒著我們。

  誠如影片所言,第氏主張教師應培養學生主動性與學習毅力,應了解學生的觀點與意見,應能活潑生動、廣泛舉例,應能注意學生反應。其他,尚見有應以學生為中心,應依自然發展學生智力等等。節錄本中,第氏依學生、教材、外部條件、課堂等方面,提出具體的教學規則。這些不僅僅適用於中小學教育,做為大學教師的我們,應能從中得到啟發,並以適合的方式實踐之。

  第氏諸多主張中,強調「直觀教學」原則。他認為,理解力依靠直觀力,透過刪除非共性,概括共性特徵,進而形成高級或普遍的想像和思維。(頁108)這是個由個別到普遍,由具體到抽象的過程。此原則可以靈活變化為由近至遠,由簡至繁,由易至難,由已知到未知。(頁113)具體而言,教師應能靈活的處理教材,提升學生直觀、感受能力。第氏這些主張,與思想方法中的提升綜合命題普遍性相關。此外,又與語意學家所提出的「抽象化階梯」(Abstraction Ladder ,得以互相啟發。教育學、哲學、語言學,似乎在這裡融合無間了。

  也不僅僅如此,此教學原則亦能與《論語》所謂「能近取譬」的論述方式合觀。此法強調不脫離經驗世界,徒然進行抽象、觀念的玄談,而是從具體可見事物,推廣至對於「道」、「理」的普遍意義理解。而世間森羅萬象,人們如何有窮盡之可能呢?這又必須輔以「引譬連類」的關聯性思考,將具體事物連結起來,以突顯意義,建立知識體系。

文章標籤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與少年時風流不羈、壯年時豪情萬丈不同,暮年聽雨,總是多了份對真假虛實、悲歡離合的透澈了悟。作者韓第是英國知名管理學學者,倫敦商學院共同創辦人。他在86歲高齡時出版這部《你是誰,比你做什麼更重要》,正有此況味。

全書雖由21封給孫兒們的信組成,但收件人卻似乎隱身於字裡行間,反而更像是對著廣大讀者發言。韓第由「世界會改變」談起,此實為史學重要議題。自司馬遷以降的歷代史家,窮極畢生精力,所追求的正是「通古今之變」。此外,又論文學、哲學、宗教信仰、心智自由,最後由人倫關係與自我實踐作結。真正與「管理學」專業有關,如探討工作、企業、組織文化等內容,雖亦是滿紙珠玉。但相較之下,作者顯然更重視前者,更重視「人生」。

  當高等教育淪落到僅僅強調「卓越」、「頂尖」,這類必然以資本主義競爭法則,才能「篩選」、「汰除」的結果,我們就很難以更開闊胸襟,成就每個不同的生命。作為大學教師,我們不只傳授專業知識、能力,更可藉此書許多對於人生的反省,自我調整步伐、弛張有節。同時,亦陪伴著座下一個個年輕生命,走過這段黃金四年。

 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《廢墟中的大學》讀後

本書敘述大學精神發展之歷史,最後大力批評全球化下的大學「追求卓越」。雷丁斯認為,所謂的「卓越」,其實只是空洞的口號。哪怕是國際間各種媒體或研究單位所做的大學評鑑,已羅列出多項的評鑑指標,諸如:師生比、教師組成、圖書館館藏、校務資金等等,以此落實「卓越」內涵。但是雷丁斯仍然堅信,凡此量化指標皆是不可靠的。(頁24

在全球化浪潮襲捲下,雷丁斯所力斥的高教產業化、高教評鑑、大學排名等,凡此早已站上浪頭,受眾人推崇注目。圈內人以此自我標榜,圈外人藉之「貨比三家」。它甚至成為國力指標,與國家競爭力互為因果,無國能置身事外。國際間有20餘種大學排名系統,國內亦有《遠見雜誌》每年公佈調查結果。臺灣高教評鑑中心成立至今已近20年,在參與國際評鑑組織,以及與社會大眾溝通等國內外事務,皆多所著力。儘管大學排名與高教評鑑,難免有不盡如人意之處。但是,大學若能通過高教評鑑,並且在數個不同排名系統中取得好成績,應能突顯價值與特色,被公認為優質,甚至是「卓越」。

為了挑戰前述以「一流」為名,以評鑑項目管理大學的官僚化現象,雷丁斯主張教學場景改變,以「傾聽思想」的方式解中心化,以上下求索思想之內涵,作者師生間提問對話,互為他者為最高原則。(頁151-157)然而揭櫫理念後,落實在不同學門中,則應有不同的改變具體作法。教育部近五年推動教學實踐計畫,在數以千計的每個大學課堂裡進行嘗試與改變。執行此競爭型計畫政策,難免再度落入管理、計點之惡。然而,在此大學競爭的風口浪尖處,應是改善教學場景的可行之道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登登登登(音樂下)~~~~中央大學群英教師社群讀書會,用好書向大家拜年!!
中央大學語言中心陳若盈老師,為我們導讀藍偉瑩《提問力──啟動探究思考的關鍵》。過年了,不要再問「年終拿多少」了,反正就是1.5個月啦 >_<
感謝陳老師導讀,感謝儀萱同學後製。
大家新年快樂!金兔吉祥!
--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中央大學群英教師社群在110學年度的第一支影片,就是由總是最著急的召集人(就是我)為大家導讀《學習的26種方法》。善用書中的方法、理論、案例,很適合拿來寫年底的教學實踐研究計畫啊^_^ 為了加菜金,歡迎大家點閱按讚喔 !!
感謝舒妍同學拍攝與後製,感謝中大教發中心支持,感謝群英教師社群所有同仁參與討論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在仔細研讀《你想當什麼樣的老師》這本書後,我深深覺得,作者所提出的六個面向,其實不僅僅適用於通識教育,而是能廣泛提供大學教師系統性的反省自己所開的各種課程。而因為專業領域不同,多數大學教師短期內也許無法如作者一般,將個人對於課程教學的思考,轉化為學術論文。但相信更重要的是,當我們開始系統的思考教學時遇到的各種問題,並嘗試付出行動、做出改變,這個過程本身就意義非凡,而且受惠的絕不僅是我們自己,還有那在教室裡一個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年輕生命。

 
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
中央大學教發中心教師社群高教議題讀書會,除了會議記錄外,我們推出書籍導讀影片,結合傳統書評與影音平臺,在這自媒體洪流的時代,嘗試做個堅守教學理想的弄潮兒。
-----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郭老師此書分為三個部分,在前兩部分中,皆分別論及自己在大學教授各種課程的實際經驗,包括統計學、品質管理、EMBA營運管理、設計思考等等。郭老師為台大教學傑出獎的得主,透過他對教學細節的描寫,同樣在大學任教的讀者,可以藉此學習其教學方法。特別是將專業知識轉譯、活化,與現實生活經驗連結,甚至是實際動手做,諸如此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用心安排。一般印象中,臺大是「學霸」聚集地,教師只消搬出最精深、尖端的研究成果,學生自然買單、跟隨。其實,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是隨開即用的瓦斯爐,而是需要教師悉心引領與守護的小爐文火。普大學生如此,頂大、臺大亦然。教師是否能點燃之、助燃之,則正是教學藝術之所在。
  雖然,我們的教師社群所以成立,是為了精進自己的教學專業能力。但整場讀書會討論過程中,所有同仁卻無不為郭老師書中真誠的自剖所動容。正如作者序文中所說,這是一部「忠實反映人生的高高低低與峰迴路轉」,同時帶著「轉折與反省」的著作。簡言之,作者寫的絕不只教學經驗,而是看似光鮮亮麗人生勝利組背後,那濃得化不開的黑暗角落。也正因如此,作者同時成為經師與人師,讓不只是大學教師,而是讓學院內外的所有讀者,都能從書中得到一些生命的啟發。

 

 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將將將將(音樂下~~~~)
中央大學教師社群讀書會,暑假繼續讀書努力。這次是由哲學所李彥儀老師 Yen-yi Lee為我們導讀柯奧茲的《學校敢勇於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嗎?》。
這其實是部近百年歷史的著作,思考討論的是1930年代美國教育的問題。但我們都認為,對21世紀第三個十年的臺灣教育問題,也頗有啟發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登登登登!!今年暑假最強檔!!中央大學群英教師社群讀書會推出杜威《明日學校》說書影片,由法文系邱惠佩老師導讀,文院學士班葉儀萱同學後製。最著急的召集人就是我,撰文一篇,附個驥尾。

--

  中央大學群英教師社群讀書會,本次由法文系邱惠佩老師為我們導讀杜威於一百多年前的著作《明日學校》。正如讀書會所談論過的許多書籍,《明日學校》雖早在上個世紀初出版,但所揭示的「自然發展」、「做中學」等重要理念,至今仍為世人所追隨。就連臺灣近年推動的108課綱,眾人朗朗上口(揮之不去?)的「自動好」,亦是奠基於杜威的教育哲學。由是可見其影響力之深遠。邱老師已於導讀影片中,清楚說明《明日學校》的重要理念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年底教育部也來辦作文比賽(教學實踐研究計畫),甄曉蘭老師的大作可以幫助大家建立理論基礎。我來為大家導讀一下,歡迎大家轉貼。如果能幫助大家寫計畫,甚至來年能加點菜錢,記得分我一點(斗內我),並且加關注喔(見習網紅口吻)
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停課不停學,中央大學教師社群依然熱血。感謝中原大學簡志峰老師相挺,為我們導讀書籍、錄製影片。
祥案:
正如古典文藝理論中的「活法」、「定法」、「死法」彼此間不斷的交互辨證,期許自己以活潑的心靈、豐富的經驗,方能在五花八門的各種方法中,找到渡向教學相長彼岸的一葉扁舟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中央大學群英教師社群最新推出,社群成員中原大學教育研究所簡志峰老師導讀大作《解鎖未來教育》!!聆聽簡老師兩次新書發表後,深有所感,撰文一篇,和大家分享。祝福簡老師大作大賣!!
--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中央大學教師高教議題教師社群團隊成員--財金系葉錦徽主任,為我們導讀《什麼時候是好時機:掌握完美時機的科學祕密》。
祥案:
對我而言,這本書有趣的是,作者以各種社會科學研究、廣泛的調查案例為論證基礎,提出許多時間管理的原理原則。這些其實正是古人所論掌握時機的智慧,如「本末先後」、「輕重緩急」、「審時度勢」等等。如此一來,這些原本聽起來玄之又玄的道理,就有了世界各地的事例為基礎。書中談個人一天中的生理週期,或是一生中的跌宕起伏,但若推而廣之,其實可以做為教學規劃時的參考。如學生注意力的高低、鼓勵學生的最佳時機等等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【中央大學教師社群】
三月強勢推出,小編太懶四月才貼文。
中央大學財金系葉錦徽老師導讀《末來在等待的人才》
祥案: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中央大學教發中心教師社群「鐵咖」,中原大學教育所簡志峰老師為大家導讀《職場即戰力》、《拼教養》兩本書,並且以「經營獨立書店」為核心。有理論、有實務、有親職田野經驗,值得所有「地方拔麻」參考。

 
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1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