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 

登登登登!!今年暑假最強檔!!中央大學群英教師社群讀書會推出杜威《明日學校》說書影片,由法文系邱惠佩老師導讀,文院學士班葉儀萱同學後製。最著急的召集人就是我,撰文一篇,附個驥尾。

--

  中央大學群英教師社群讀書會,本次由法文系邱惠佩老師為我們導讀杜威於一百多年前的著作《明日學校》。正如讀書會所談論過的許多書籍,《明日學校》雖早在上個世紀初出版,但所揭示的「自然發展」、「做中學」等重要理念,至今仍為世人所追隨。就連臺灣近年推動的108課綱,眾人朗朗上口(揮之不去?)的「自動好」,亦是奠基於杜威的教育哲學。由是可見其影響力之深遠。邱老師已於導讀影片中,清楚說明《明日學校》的重要理念。
  「自然發展」、「做中學」、「自動好」等等倡議,想來是為了調整標準答案至上、講述為主的教學方式。其立意正大、理念高遠,自不待言。網路時代彈指可得的各項資源,更讓自主學習有無限可能。在這樣的「正確」浪頭上,我還是想反過來強調「系統性知識體系」的重要性,這也是教師學養的展現、存在的理由。若就大學教師而言,我們設計教課程、安排教材,正是體現著教學、學術專業。更重要的是,藉由學習、研究、教學經驗的累積,我們深知應該提供給學生什麼樣的知識體系、實作經驗,在通往知識殿堂的路上,方能順指得月、循序漸進。易言之,雖謂「自動好」,但教師絕非「躺平」,反而是位引路人。我們給出一張地圖或行程表,有如提供套裝的系統性知識體系。更要視每位旅人個別差異,帶領他們欣賞沿路或辛苦或甘美的風景。
  18週的課程、300頁的著作、90分鐘的演講、1000字文章,皆有著作者巧手編織、金針度人的知識體系。在「體驗」、「手作」潮流中,看似有些背骨,但我仍希望談談讀書、聽講的重要。藝術創作有所謂「心手相應」之說,謂心與手相互配合、得心應手,作品自然上乘。同樣的,動手做與靜心讀,實踐與理論兩者必然也是相輔相承、相得益彰的。
  杜威於《明日學校》後,出版巨著《民主與教育》。書中〈教材的性質〉一章,批評學校教材與社會群體互不相干,教材只為了知識而存在,未能與社會價值連結。沉甸甸的《民主與教育》,短時間內無法詳閱,只能附記相關論述於此,以備不忘外,亦供眾人參考。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