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晚的公視「主題之夜」的記錄片實在是太棒了。「計畫性汰舊」化身為「產品生命週期(保固期)」的「陽謀」,讓我們不自覺的掉進資本家的圈套裡。用許多不合理的消費,追求所謂的「成長」、「發展」。追根究底,這可能都導因於人類的貪婪。
讀財金所的鄭太太說,這部影片真適合給所有讀商管的學生看。她接著問我:「中文系中哪一門課適合放這部影片??」我想,應該是「老莊」或「道家」課吧。早在先秦,老子就教人「返樸歸真」了啊!!
目前分類:觀影札記 (7)
- Jan 05 Sat 2013 00:13
觀影札記-電燈泡之預知死亡紀事
- Dec 10 Sat 2011 01:48
觀影札記-公視「主題之夜:幼童」

(轉引自網路)
公視週五最新的紀錄片「主題之夜-幼童」,說著清末中國第一批小留學生的故事。富國強兵的期待、傳統儒家的禮教是套在他們身上的枷鎖,但卻套不住那欲呼吸自由空氣的心靈。
雖然紀錄片中,總是不斷提到幼童回國後在清廷擔任要職,對洋務運動有重要貢獻。但一百二十個派遣出洋的幼童,真正完成清廷所賦予使命的,卻似乎只有詹天佑等不到二十人。絕大多數幼童的年輕生命,似乎是在傳統與現代、東方與西方、禁錮與自由的拉扯中,不幸折損了。比較起一百多年前,現在的我們能自由的出國追夢。實在幸運太多了。
- Jul 02 Sat 2011 23:54
觀影札記:公視世紀旋風-蔣渭水與謝雪紅

(轉引自公視網站,蔣渭水與謝雪紅)
今晚的世紀旋風實在是太精彩了!!蔣渭水與謝雪紅,兩位臺灣史的重要人物,我對他們的認識卻如此的淺薄。也許對研究臺灣文學、臺灣歷史的同學來說,這部記錄片談得很淺。但對我而言,卻有著大大的啟發。主講者陳芳明老師對蔣、謝兩人的評價,十足震動我心,讓人久久不能平靜。略述如下:
知識分子應該能超越階級,付出實際行動關懷受壓迫的弱勢族群。蔣渭水是很好的例子。
謝雪紅之所以了不起,在於她處在「三重邊緣」的情形下,卻能堅持理念、持續戰鬥。這三重邊緣分別是:在父權社會中身為女性,在中國社會中身為臺灣人,在資本社會中身為左派人士。
- May 14 Sat 2011 20:02
觀影札記--世紀旋風「胡適」

這個星期的世紀旋風介紹胡適。我對胡適所知相當有限,印象最深刻的,反而不是在文學史課本裡得到的知識,而是在中研院讀書的那兩年。
博五、博六時,有幸在史語所讀書。研究大樓與胡適紀念館,僅僅數步之遙。院外的小山丘,正是胡適公園。另外,研究院路旁還有個胡適國小,中午午飯,常看到一群活潑的「小胡適」跑跑跳跳。整個研究院,幾乎可說是紀念胡適先生的。很慚愧,我對於胡適在文學史、思想史、紅學等等研究成績,反而沒有清楚的認識。
昨晚看了節目,這才重溫以前課本所學,並且才知道,原來胡適的人格特質,和一千年前的蘇軾有幾番雷同。北宋新舊黨爭激烈,很多讀書人都選邊站。蘇軾被視為是元祐黨人,新黨上臺時,日子自然不好過。但舊黨執政,他依然不見容於當權。沒想到,胡適先生亦然,他也同時開罪左右兩翼、國共兩黨。
原來,千古以來書生意氣、書生風骨,並沒有因為「文言、白話」這看似兩種不同的書寫方式,而有什麼改變啊。
- May 07 Sat 2011 21:45
觀影札記--「世紀旋風」民國第一位外交總長「陸徵祥」

陸徵祥(轉引自公視網頁)
若非自己曾在菲服役一年,平常是沒有什麼機會接觸外交官的。在菲期間,有機會認識主管僑務工作的吳組長、楊秘書。他們兩位是我們役男的直屬長官,更是第一線的外交人員。平日要參加各種僑團活動,維繫政府與華僑情感。總能看到他們忙到很晚,甚至週末也不得休息。
記得一次,我和吳組長閒聊,請教他最尊敬那一位外交家?他回答「錢復」。七○年代初,錢復曾奉命赴美搶救臺灣聯合國席位。相信他所遇到的外交風雨,肩上所挑起的擔子,必然沉重。
- Mar 07 Sun 2010 23:13
觀影札記 --「階級、船票與選擇」,電影「2012」觀後感

(2012電影海報轉引自網路)
今日與MT去看了期待已久的災難大片「2012」。其災難電影的視覺特效不消多談,絕絕對對是該片最大的賣點之一。看夏威夷成為火燒島、聖母峰受到海嘯沖擊的橋段,真是極盡想像力與特效科技的可能了。當然,除此之外,它也提供我們思考很多問題,我將之歸納為「階級與船票」兩端。
- Jun 09 Tue 2009 20:53
觀影札記-送行者:禮儀師的樂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