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古之君子,今之公民。若人人成為君子與公民,則性平之日庶幾不遠矣。讀後撰文一篇。
上野千鶴子《妳想要活出怎樣的人生?》的成書與出版,本身就是個性別平等的社會運動。近九十年前,吉野源三郎《你想活出怎樣的人生?》風行一時,時至近年仍發揮影響力。上野老師從女性視角提出同樣的問題,從而為人們性別意識啟蒙。前後兩書,居然同樣是由日本岩波書店出版,更有著性平道路漫長與深刻自省的雙重隱喻。其實,在臺灣也有類似的故事。二十年前,傑出人才發展基金會《傑出學者給年輕學子的 67封信》出版在前,竟發現全書皆有男性執筆,方才有《傑出女性學者給年輕學子的 52封信》在後。值得慶幸的是,兩書出版只相隔一年。只可惜,女性學者多數談到職家平衡的困境,男性學者幾乎未見。站在學術高峰的學者們如此,就遑論百工百業了。
討論性平問題,終究需要回到現實案例中。我們不難發現,相較於日、韓、大陸,在亞洲看似性平模範生的臺灣社會,仍存在著許多性別不平等的幽靈,揮之不去。在各種性平法規無法照見的私領域,如親密關係、家庭關係等,躲在暗處的幽靈再度現身。恐怖情人、家暴案件之所以發生,或皆由於性別歧視作祟,視受暴者(情人)為「所有物」所導致。若在公領域,臺灣兩性同酬日的表現雖優於日、韓,但仍待努力。談談我們央央,據我不完整的統計,校內五十餘個二級教學單位系所,只有五位女性主管。反觀各系所內的行政同仁,卻絕大多數由女性擔任。只要查閱最新的行政院性平會國家報告,就能得知臺灣性平之日仍是其路漫漫。
雖說《論語.陽貨》有「唯女子與小人為難養也,近之則不遜,遠之則怨」的記載,由是觀之孔子似乎有違性平理念。辜且不論「以今律古」的謬誤,或古今注解家對此句的各種說法,儒家學說對高等教育中的性平理念仍有些啟發之處。
培養君子──應可謂是儒家教育學說中的最終目標。《論語》中的「君子」形象,幾千年來為人所實踐、研究。只可惜,在古代只有少數人能夠受到如此養成教育,而且幾乎都是男性。回歸今日高等教育,我們期待培養的是「現代公民」,這是不分受教者性別的共同理想。古今雖殊,但異代同調,「君子」人格典範,仍舊值得現代人追尋。此典範藉著古今人物事跡、論述而流傳,成為取資不盡的資源。有趣的是,其中有些違反性平理念的說法。例如明儒呂坤《呻吟語.修身》論修養境界,有「男兒八景」之說:「泰山喬嶽之身,海闊天空之腹,和風甘雨之色,日照月臨之目,旋乾轉坤之手,磐石砥柱之足,臨深履薄之心,玉潔冰清之骨。」呂坤將儒家理想的人格高度以文學形象之美托出,比單純說教更有說服力。但是,此說標榜「男兒」,實有違性平原則。若吾人細究諸項,其實「八景」無一不能適用於女性。誰說女孩子不需要健康的體魄?古之君子,今之公民。若人人成為君子與公民,則性平之日庶幾不遠矣。
全站熱搜
留言列表