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《性別是彩虹色的嗎?》讀後

《性別是彩虹色的嗎?》讀後

 

  大約從情竇初開起,一直到人生終點站,都有人在尋找柏拉圖《會飲篇》中所言「失落的那一半」。茫茫人海中,有人覓得佳偶,有人遍尋不著。古今中外數不盡的詩篇、各式作品都在告訴我們:思念、愛情乃至於性別,的的確確是「一種很玄的東西」。

  性別議題無時無刻不出現在日常生活中,也正因為其浸潤之廣之深,我們亦能以各種視角來談論,舉凡文學、歷史、社會、經濟、心理、法律、政策、宗教等等。正因如此,《性別是彩虹色的嗎?》一書(以下省稱「本書」)對前述諸項或多或少皆有觸及,但本書所提供的視角卻又不盡然如此。披閱本書,作者於最末羅列近90個性別認同相關詞條的索引目錄,並在結論感嘆「性別認同的語言與理解,變化頻繁且快速」。由這兩點,我們不難見出本書獨具隻眼,聚焦於性別認同的語言問題。

   一般而言,我們把性別分為「男」、「女」。近年來,性別平權意識逐漸受到人們重視,我們因此理解性別認同其實有多元豐富的色彩,正如七色彩虹一般。其實也不只是七種,《性別是彩虹色的嗎?》從性別認同的詞彙著眼,為數十個詞彙寫下簡要的意義,附上相關人物的親身經歷故事。讓讀者從「定義、敘事」兩種不同的表達方式,增進對多元性別認同的理解。這些包括常見的「生理性別(sex)」、「社會性別(gender)」,當然尚有「族繁不及備載」的許多詞彙,甚至是正在發生、尚未開掘的性別認同,尚且等待一個適當、友善的指稱。

  本書對性別認同的田野調查訪談、詞彙研究工作,讓人聯想起大學時期上文字學課時老師說過的故事。古代農業社會,「牛」無疑是人類重要伙伴、忠實朋友。在「人牛情深」下,人們為牛造了許多不同的字。除了分公母而有「牡、牝」 二字外,又依年齡而有(牛市)指兩歲的牛,犙指三歲,牭指四歲的分別。此外,愛斯基摩人則是用不同的詞彙來指稱「雪」的各種態樣。這些詞彙與相應之農牧、北國生活方式,對身處南方都市叢林的我們來說,是日常生活中所未見而難以想像的。相信在世界語言之海中,類似的例子必定不少。

  語言學家認為,語言與思維關係密切,人們習慣使用的語言,影響人們理解周圍環境的方式。大千世界的輪廓,將隨著語言的不同而有所不同。若就性別認同而言,我們膠固於「男/女」的二元對立,而不認識性別認同光譜中的其他詞彙,也就無從探索有如無垠宇宙的性別。(本書頁42)若我們更擴大視野,檢視其他二元對立的詞彙、觀點,我們將發現它們帶來的只有喧囂、吵雜,矇蔽大眾之耳目,而無法帶來澄澈與清明,更無法解決問題。「好」、「壞」這看似二元對立的日常語言,我們其實更常說的是「不壞」、「還好」、「很好」。這多層次價值讓我們說話多了些從容。若我們能以更豐富的詞彙,細緻的區分性別光譜,我們當能更臻至性別平權的理想。

大學無疑是尋覓「失落的那一半」旅程中,非常重要的一站。同學們都應該能自由的、毫無恚礙的在校園中覓得佳偶。作為教師,藉本書增進對性別平權的理解,進而能體貼同學、幫助同學,當是職責所在。若高等教育、學術研究以追求多元價值為核心精神,那麼本書最大的啟發即在於,我們應將此高教崇尚之多元精神落實於性別認同。為了達到此終極目標,我們可由善用「They」這個性別中立的單數代名詞開始。(本書頁84)。至於華語世界應該怎麼從這細微的「詞彙友善」處開始走向性別平權,則似有待吾人共同探索。

參考資料:

孫中興:〈《愛情歷史社會學》第四講  柏拉圖的《饗宴》(《會飲篇》)〉,臺灣大學開放式課程(網路資料)。

美.本傑明.李.沃爾夫著,高一虹等譯:《論語言、思維和現實──沃爾夫文集》,長沙:湖南教育出版社,2001

早川著,柳之元譯:《語言與人生》,臺北:文史哲出版社,1981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芳祥書房 的頭像
    芳祥書房

    風雨書房

    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