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出遊札記 (33)
- Jan 02 Tue 2024 09:18
〈初訪綠島與重遊臺東〉,《更生日報》2024.1.2,文/鄭芳祥 圖/黃詩婷
- Sep 02 Sat 2023 21:53
廈門單車之行
- Jul 05 Tue 2022 20:59
馬祖的陡坡與河山
馬祖吸引人之處何其多,不論是自然生態或歷史人文皆具獨特魅力。遊客或用驚呼聲追問大海為何流下眼淚,或用鏡頭書寫芹壁老屋老廟老標語的故事。但對我們來說,卡蹓馬祖短暫的幾天,卻鎮日與無窮無盡的陡坡奮戰,只為「爭取最後勝利」。
準備到馬祖騎鐵馬期間方才得知,各島皆無業者提供租車服務。相較於租車便利的金門、澎湖,這也預示著馬祖的艱難路況。離開福澳港後正式上路,登上福山照壁,仰望蔣公遺訓的視角,已陡到讓人難以下嚥。接下來,便是無盡陡坡循環,就算是沒有陡峭海邊礁岩上的玻璃山,也令人望而生畏。儘管路徑單純、輕裝行軍,我們還是偶而迷失在等高線的間隙,而代價可想而知。
兵疲馬困地路過勝利水庫、勝利堡,再沿著勝天路,來到勝天公園休息片刻。我們偶而也駐馬坡旁,一探鐵堡、大漢據點、大膽據點、八八坑道,深深吸一口堡壘內所吹出調合濃郁與肅殺的風。且戰且走之際,脫下一身戎裝的標語不時映入眼簾。「枕戈待旦」、「馬祖精神」,勉勵我們堅忍不拔,但我卻屢屢被陡峭擊退。「海中懸日月,洞裡擁乾坤」氣勢恢宏,但我卻連腳下雙輪都無法駕馭。「雷震一聲撼山岳,霆霽風雲威海疆」動人心魄,但我只有急促的喘氣聲與之相應。島上所有標語、路名、地名、據點名,都是熱情加油吶喊的觀眾,但無奈我總是敗下陣來。遙想炮火對峙的那些年,前線將士高舉步槍的雙臂,是否正如我僵直的雙腿。而他們又是否能在這些語言魔方中,得到力量、堅定信仰呢?
北竿塘岐村街上,草書「還我河山」四字,躲在盆栽、車輛等雜物後頭,使得傳頌至今近千年的吶喊聲,回音也顯得有些憔悴。也許山河就是山河,讓我們還她本來面目。取而代之的是,以媽祖巨像的慈祥視角,共享山、河、海間的明月與清風。
(《馬祖日報》2020.10.07)https://www.matsu-news.gov.tw/2010web/news_detail_101.php?CMD=open&UID=224532&keyword=%BEG%AA%DA%B2%BB
- Jul 04 Mon 2022 22:49
大橋的兩端、神木的腳下
四十歲的夏天,照例和友人選擇在臺灣的某個角落踩踏。但這回我們為鐵馬裝上翅膀,來到了澎湖。和北宜、蘇花、後山相比,菊島地勢平緩得多,海景、玄武岩、砲臺、老屋、咾咕石、厭勝物,構成了和臺灣迥然不同的自然與人文景觀,常讓我們駐足流漣,也多了喘息的藉口。
和許多遊客相同,我們也來到了澎湖跨海大橋。大橋初建於1960年代,晚於雲林西螺大橋十餘年,但工程難度似乎未因這段時間的技術發展而稍有減低。據橋頭碑記所載,日日湍急洶湧的海潮、年年凜冽刺骨的東北季風,讓工程人員只能在時間縫細中,縫合白沙與西嶼間的「吼口」。最後,人定勝天,大橋初建時甚有東南亞第一的美譽。
我們騎鐵馬,過大橋,留下張征服公路、澎湖,甚至是大海的照片。多年來,我們皆如此記錄足跡、展現毅志,生命力在精實肌肉與熾熱陽光間閃耀著。如今年至不惑,卻似乎有些不同。大橋連接兩端,我們也來到了尚未能言老,卻也不免「學少年」之譏的尷尬中年,眼前正是繁多的兩端拉扯。年輕與衰老不消多言,逐年下降的鐵馬里程數足已說明一切。曾擁有的逸興壯思、滿腔熱血,在現實催逼、七折八扣後早就所剩無幾。年少時的熱情真誠的臉龐,被蒼蒼鬢髮、點點風霜所掩,換了一張不知究竟是平實老成還是冷默虛假的面具,幾乎讓人認不出自己。原本強而有力的心跳聲,結了一層層厚厚老繭,就怕連強心針都無法刺穿。在人生的山腰上,高峰尚在雲霧繚繞之中,山腳則早已隱沒於曲折山徑,識與不識的登山者個個健步如飛,自己則難掩失路窮途之悲。
生日正在夏秋之際,全家人趁暑氣稍歇暢遊阿里山。四十歲以後的人生,也揮別盛夏,涼爽秋風拂面而來。站在參天入雲、橫亙古今的神木腳下,讓一切人世浮沉顯得微不足道。也許,正如神木般,在某個隱匿的角落,守護著依附於整株樹木的蓬勃生命,以及滿山滿園的鬱鬱蔥蔥,這是恆長不竭的生命力,更是吾人一生志業。
(《金門日報》 2019/11/16 )https://www.kmdn.gov.tw/1117/1271/1274/312568/
- Jul 04 Mon 2022 22:44
和平的彩蝶
長住在臺灣本島的我們,對自己究竟去過臺北、屏東幾次,或許早已不復記憶。然而,曾經在什麼樣的情境、因緣之下,幾度造訪金門,卻又常能如數家珍。這也許不只是地理空間的問題,而是金門全然不同的風土,再再刺激我們的感官與心靈,儘管溫暖人情、民主自由的海風,又是那樣的日常。在陌生與熟悉的對立間流暢轉換,成為每個金門旅人的功課。
在金城鎮上的自行車行租車環島,老闆「騎完再付」的生意經,足以讓人連聲道謝、再三回味。在這熟悉的信任與溫情後,我們發現陌生的金門島上,處處嗅得到充滿對立的煙硝味。明魯王墓遺址,訴說了明鄭與滿清對立的故事。而經由兩蔣重修、重建的墓園與延平郡王祠,其中每寸空間安排、楹聯匾額,都滿溢著國共對立的窒息氛圍。美崙美煥、花木扶疏的景點如此,更遑論民居間常見的防空洞、民防坑道,又或是戰地景觀炮陣地、觀測所、播音站、戰史館。坑道中吹來的涼風雖然令人暑氣全消,卻也捎來兩岸冷峻對峙數十年的消息。
炮火雖常無情的摧毀房舍,但都市化卻更是無聲的火藥,對傳統建築傷害尤深。所幸,在戰地政務之下,金門傳統的閩南建築、現代性十足的洋樓皆得以保存。而百餘年前金門人留下或出走的矛盾,就讓如今穿梭於兩者之間的遊人與燕子融化解開。渡海老兵對昔日伊人的誓言,終不敵特約茶室關不住的滿園春色。掛著「請先買票,憑票入場」告示的門後,慾望戰勝了忠誠。而在門外,老兵依舊效忠國家,那怕是祖國河山與伊人,只能在夢裡追尋。
金門曾是對立之島。如今,在歷史與海潮輕拂下,早已化身為和平的彩蝶。正如翟山坑道內外響起的,不再是炮聲隆隆,而是遊人笑語和讚嘆,以及音樂節樂聲與濤聲的融合交響。
(《金門日報》2019.10.4)https://www.kmdn.gov.tw/1117/1271/1274/311010/
- Jul 04 Mon 2022 22:35
理財或慾望的起點
沒有人不渴望財富,就連六歲不到的小兒也是。雖然他們真正用錢買東西的機會少得可憐,但去金瓜石遊玩時,卻也對黃金博物館內的大金磚趨之鶩,像個大人般爭著向「錢」看。也許都怪我,整天把沒錢買雙B名車掛在嘴邊吧。這讓人不禁思考,問世間「錢」為何物?連大人都無法掌握,雖不至生死相許,但也難免被玩弄於股掌的「錢」,我們又應該怎麼和孩子們談論它呢
正如知名童書《小兒子》系列中的「金兔」與「雷兔」,也與很多家庭、安親班相同,我們家也執行代幣制度。以此鼓勵兒子們,將之揉成理想中的樣子。只可惜,在目的地之前,總是歧路不斷。最常遇到的,還是孩子們像是上菜市場似的稱斤論兩起來,甚至胃口越來越大。相信所有父母都無法忍受,孩子們就連日常生活都討價還價起來。這似乎是代幣制難以避免之惡,我們也只能不斷訴說事物本身的價值與美好,嘗試讓孩子們理解,世間仍有比「金兔」、貼紙、蓋章、點數更有意義的東西。
綿花糖實驗告訴我們,「延宕享受」的克制力,讓人得以戰勝生命中的艱難與挫折。為了讓代幣能長期累積,而不是如剛開始般,孩子總是只想馬上換些零食、小玩具。我們開始加入孩子們的代幣遊戲,舉凡爸爸文章刊登、媽媽運動健身,也都能得到孩子給的代幣獎勵。這讓全家人為了達成目標,化身為既是同舟共濟也是互相監督的伙伴。而我們共同的願望,正是疫情期間最火紅的家庭電玩遊戲機。由於距離目標還有段距離,對於近期的搶購與缺貨,我們也就能處之泰然了。
載舟或覆舟,全在理念與行動間。當爸媽們開始發行家中才能通行的代幣,這會是理財教育還是無盡慾望的起點,就全賴我們悉心思量與謹慎執行了。
(《中華日報》2021.10.17)https://www.cdns.com.tw/articles/472720
- Aug 14 Tue 2012 09:56
出遊札記--單車旅行中的人情風景
- Apr 02 Mon 2012 00:36
出遊札記--遊士林官邸讀「新蘭亭記」有感
- Dec 26 Mon 2011 09:53
出遊札記-溪水的鳴咽、山嶺的傷痕
- Sep 02 Fri 2011 23:50
重回武陵國小,尋找一個美麗的名字與記憶
- May 10 Mon 2010 09:45
出遊札記-土城桐花季
- Jan 16 Sat 2010 08:42
出遊札記--第三屆附中827礁溪泡湯行
- Jan 04 Mon 2010 20:20
出遊札記--北投地熱谷公園
![地熱谷.jpg 地熱谷.jpg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fangxiang/4b41e559e555a.jpg)
(地熱谷,轉引自網路)
過年的三天連續假期,和家人們與MT來到北投一遊,這應該是MT第一次參加家人的出遊活動吧。中午吃飯的時候,不知道是大家刻意避開,還是只是巧合,餐桌上的話題並沒有圍繞著唯一的客人打轉。正因如此,讓MT少了許多的不自在,更能愉快地聽著大家聊天,享受美食。
- Dec 04 Fri 2009 01:05
出遊札記--參加啟明學校校慶
- Nov 10 Tue 2009 00:29
出遊札記-金包里大路之「擎天岡-上磺溪」段健行
![DSCN8804.JPG DSCN8804.JPG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fangxiang/4af8435e5d4d7.jpg)
(金包里大路城門)
上回到坪頂古圳踏青,已是兩個月前的事。這段時間以來,先是腰痛舊疾復發,繼之則是教學、工作、讀書諸事煩雜,真是有好一段時間沒有到郊外走走。今日偷得半日閒,YT+MT來到了「金包里大路」賞芒。
- Oct 09 Fri 2009 21:09
出遊札記--觀賞皮克斯二十週年展
- Aug 30 Sun 2009 00:27
出遊札記-坪頂古圳步道健行
- May 31 Sun 2009 19:37
出遊札記-北縣三鶯地區一日遊:請用拉坯的溫柔抱住我
![我們的作品 我們的作品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fangxiang/4a2cf9218d247.jpg)
![DSCN6569.JPG DSCN6569.JPG](https://imageproxy.pixnet.cc/imgproxy?url=https://pic.pimg.tw/fangxiang/4a2cf93a813b3.jpg)
(我們練習拉坯的作品)
(拉坯的得意)
五月最後一個周末,YT+MT選擇到北縣鶯歌、三峽一帶遊玩。在鶯歌的陶瓷老街上,我們試著自己玩拉坯。在多次失敗之後,還是藉著老師的手,才讓MT的作品比較像個「瓶子」、「杯子」。唯一值得驕傲的,是MT的畫與我的詩。MT隨手勾勒幾筆,小花瓶上旋即花朵盛開。而我,則是在留下「用拉坯的溫柔抱住我」的短短詩句。我們可以說是「詩畫雙全」啊!
- May 23 Sat 2009 20:01
出遊札記-09年中正OB賽
- May 16 Sat 2009 20:23
出遊札記-返校參加OB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