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教學札記 (32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
暑假人文知識饗宴 鄭芳祥老師帶領《人慈》戶外走讀

發布日期: 2023-07-27    文/秘書室

 

由人事室主辦的112年職員專書閱讀系列活動,7月26 日邀請到中文系鄭芳祥副教授帶領大家別出心裁的戶外走讀活動,實地走訪中大湖的松柏亭,介紹〈中大門誌〉,探索中央大學源遠流長的歷史;也透過《人慈》專書導讀,探討人性黑暗面,進而體悟到人性本善之可貴。

喜愛閱讀與寫作的鄭芳祥老師,分享他如何建構出自己獨一無二的知識系統。透過主流媒體每日掌握時事脈動,並透過大量的閱讀,累積文學素養,提煉出自己的觀點和看法。他妙喻要端出一道好的料理,平日就要累積好的食材,才能色香味俱全,讓人吮指回味!

「世事洞明皆學問,人情練達即文章」他引用《紅樓夢》裏的一段話共勉。對於喜歡的事物,只要花點時間研究,加上整理、分類和考究,就有可能成為這個領域專家;相同的,對於寫作,只要勤於筆耕,巧妙掌握當中的情愫,就有可能是一篇好文章。

他以佇立於校門的起點〈中大門誌〉為例,這篇文章抒情、敘事、寫景和論述兼備,是不可多得好文,中央大學的學生證以此景為背景,顯見學校辦學的用心。提醒同學們「入此門中,進德修業;出此門外,推恩四海,庶幾不負此福緣福地」。

颱風逼近前夕,空氣被徹底洗滌淨化,透過專書閱讀系列活動,讓心靈享受另一種文學氛圍。人事室今年專書導讀活動,還包括中文系李瑞騰教授談「登一座人文的山」;大氣系林沛練教授談「如何避免氣候災難」。此外,還有一系列電腦進修課程,讓同仁可以在暑期進修,好好充電一番。

 https://www.ncu.edu.tw/tw/news/show.php?num=2361


文章標籤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日前邀請泛科學雷雅淇總編輯來演講,聽講後撰文一篇,和大家分享。泛科學為人作嫁,提攜後進,令「知識寫作與思考」全體師生敬佩。
--
  「知識寫作與思考」課程,很高興再度邀請到泛科學的雷雅淇總編輯演講。泛科雷總編從社群媒體「餵食資訊」談起。其實,一隻關在牢籠猛吃飼料的雞,和在手機螢幕前等著演算法大神餵食的我們,兩者之間並沒有什麼不同。但是,人畢竟不是雞,我們應該對究竟吃了些什麼充滿自覺。不僅僅如此,做為知識人,我們更應該走入廚房,烹煮營養均衡、色香味兼備的佳餚美饌。這就談到如何寫科普文章了。雷總編論觀察、提問、假設、實驗、分析、總結、推論和思考,將文章寫作綱要化為最基本的幾項法則,讓初學入門的我們有路可循。最後,做為國內科學傳播重要平臺,泛科學編輯室最重要的工作,在於「讓非理科背景的人覺得科學有趣,讓有知識的人更容易傳播科學。」這就不只是高談文章去取、評價標準,而是襄助「公共知識分子」的理念。
  士、讀書人、知識分子等近似詞,這些年常在最末者冠以「公共」二字,而簡稱為「公知」。強調其不僅坐而論道清談,而是勇於任事,在主客觀條件、理想與現實或許總難盡如人意之下,也能步步為營,以成就公共事務為己任,個人之學養得以落實,氣度亦隨之恢宏。「泛科學」諸君或在推動科學素養、破解謠言;或在撘建寫作舞臺、為人作嫁,皆在襄助各學科領域的知識分子,以促進公共語言發展。正所謂吾道不孤,「知識寫作與思考」這門通識課,也將之視為大學博雅教育的最終目的。

 

未提供相片說明。
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「經理當世,風動斯文」
在中大生活七年多來,瑞騰老師總是在文一館長廊來回奔忙著。偶而,老師也會停下腳步,掀起我的門簾關心地說:「呵呵呵!又是只有你在啊!」老師除了是傑出的作家、詩人,更努力推動文藝公共事務。如此橫跨「事功」與「文章」,真可說和「經理當世,風動斯文」的南宋永嘉學者比肩。老師為中大、為台灣所留下的諸多人文風情,除了這五本新著外,更多的只待後人慢慢敘說。恭賀老師五部新書出版!退休生活海闊天空!

 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「從南京大學開始,從中央大學結束」
孫玫老師要退休了,卓主任與致文老師、思超老師,為孫老師辦了一場盛大的退休曲會--「吟嘯且徐行」。內容包括京、崑、古琴演出,老師也清唱一段。舞臺、文武場、餐會等等,全由戲曲室師生團隊、系辦同仁包辦。孫老師細數自己的學術生涯,從文革後就讀南京大學啟航,經過北京、夏威夷、紐西蘭、新加坡。最後則來到中大,這也是佇足最久的一站。老師說:「全世界繞了一大圈,最後成了一個圓。」
我和老師總是在下午三點半的系辦交誼廳見面。時而打聲招呼,時而聽老師說說故事、笑話。又因為自己也曾在南大生活兩個月,也就多了些談助。老師總是關心我的讀書與家庭,分享投稿經驗,聊聊風雨兄弟。若是哪天下午倒咖啡,未見著老師,總覺得咖啡似乎摻了水。
祝福老師!海闊天空!要常回來學校喔,期待再看到您騎著腳踏車的身影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中大門下

中央大學中文系

服務學習課教師

專案助理教授

鄭芳祥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可能是文字的圖像

 

教育議題在一場師生衝突後,成為眾人關注焦點。中央大學「群英教師社群」讀書會,長期關懷、倡議教育議題,累積眾多教學相關書籍的導讀影片。近日,我們舉辦「教育哲學」書籍導讀影片成果發表會。會後撰文一篇,和眾臉友分享。
影片在下方連結,歡迎大家多多關注喔。
--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國道十號特別是左營鼎金這段,對很多人來說是南部交通的一個難解死結,但它也是通往高雄後花園的小徑。大旗美九區是高雄人周末假日休憩的好所在,有美食、民俗、彩蝶、高山溪谷與原民文化。而我何其有幸,四年來無須刻意避開車潮,日出時向東往山裡去;日落時往西向海邊來(當然,有時也披星戴月),這條小徑是我每天追日的通衢大道。

  上了國道後,擺盪我那一葉輕舟,很快的渡過觀音山、佛光山。順著國道再過個大彎,身旁小丘拉幕般的左右退開,送上眼前是變化萬千的重山峻嶺,她們是大母母山、霧頭山與最南端的北大武山。天朗氣清之時,大山前後錯落,重組後的天際線是最曲折悠長的詩句。霪雨霏霏之時,重山霧鎖迷濛,深藏著擺渡人最幽微的心事。國道穿過高屏交界,來到美濃平原之時,大山謝幕,旗尾小山扛著令旗上台。在一所山城中的大學服務,大山小山粉墨登場是每天的劇碼。

  學校倚著山丘,沿著校門口大道施施而上,身子會不自覺的向前傾,不時也會抬起頭來。就這樣,全校師生彷彿每日進行場知識麥加的朝拜之旅。輕閉雙眼,旋即出現在腦海中的,卻僅僅是這群山環抱的黌宇裡,那張系辦的圓桌。

  初到之時,其實並不那麼適應系辦公室的「歡樂」氣氛。印象中,那兒應是個「冷衙門」,倒也不是沒什麼公務,而是裡頭該是安安靜靜,少有老師出入,學生沒事更不會往裡跑。但在這裡,系辦卻是學生課間討論、翻書、休息、聊天的地方。當然,他們也常打打鬧鬧、滑滑手機。學生擁有令我們羨慕不已的年輕,年輕到沒有什麼話不能說,沒有什麼夢不敢做。這張圓桌,是友情與夢想的巢。文藝營、中文周、畢業展、駐系作家、師生作品集、志願服務、南管演出、詩歌吟唱、大中盃,或文或武、或動或靜,都在這裡發想、萌芽。實踐夢想的路總是曲折的,常有迷途失路之時,但一則私訊、一帖貼文、一通電話,友情常常就能帶來引路的光。身為教師的我們也坐在圓桌旁參與,有時難免犯了職業病,嘮叨幾句。但是,總覺得他們做到的,比當年的我們豐富太多了。

  也不只是學生們,圍著這張圓桌的還有學系的同事。由於人數不多,幾乎所有系務都一起商議。也不只是行政事務,我們亦討論教學方法,共同編輯教材,彼此觀課議課,並肩為教師之所以存在的天職──「教學」而努力著。

  其實,在這4G訊號微弱比空氣稀薄更令人呼吸困難的時代,我們在臉書、LINE上頭進行各種討論、交流,用貼文論述想法、交換意見、公告消息,用「熊大」、「當肯」、「蛋黃哥」等貼圖歌哭笑鬧。無論是在校學生或畢業校友,寒暑假期或半夜三更,師生都能重新圍坐在圓桌旁。網路通訊早已讓這張圓桌幻化為0與1的結合,超越了時間與空間的限制,office hours不再只有每周四小時,系辦也因此從不關門休息。

  這張圓桌亦是我最常進行「導師時間」的地方。起初我與所有在大學裡擔任所謂「導師」一職者,有著許多相同的疑問:「一定要請學生吃飯嗎?如果要,那大概要多少錢?」「到最後還不是常常老師講學生聽而已,真的有必要嗎?」不可諱言的,在上述問題還沒有自己的解答時,我也依樣畫葫蘆的請客吃飯起來。大一新鮮人或因好奇而赴約,或因陌生而不敢抗命,師生也就這樣平順渡過一兩個學期。大二以後,從少數學生開始難約、爽約,我已嗅導談淪為形式的陳腐氣味,自己也漸漸不能忍受成為綜藝談話性節目主持人的角色。這成效不彰的作法很快作罷,我必須改弦更張,於是設計了「在記憶的抽屜裡」活動。

  整理抽屜時,我們常發現許多保存很久,記憶開始褪色,故事早已泛黃,但卻捨不得丟棄的東西。我請學生將它帶到圓桌來,說說其中的故事,以及最重要的:何以它值得記憶,願意分享。雖依舊是請客吃飯,但更多了生命故事佐食。我不再負責說話,大多數時候只是傾聽,偶爾追問幾句,桌上絕大多數是學生的談笑。這些東西與故事真可謂五花八門,或是與畢業後分別的好友、平常不太說話的家人有關;或是和旅行時巧遇的陌生人、只見過一面的偶像明星連結,記憶抽屜裡封存著的,除了是平時派不上用場的東西,也是滿滿的人情。最令人印象深刻的,是看似木訥的學生,讀著單色畫面貝殼機裡捨不得刪掉的簡訊。那時,師生圍著圓桌聽著,已讀,卻不需回覆。我們嘗試將故事研磨、萃取,最後沖煮出一杯苦澀與甘美融合的「青春特調」。

  系辦的圓桌旁是扇大窗戶,憑窗遠眺,鬱鬱蔥蔥的校園盡收眼底。遠方則是幾座不知名的大山,但我已無心考查其名稱,只因重作征人、遠行之期在即。飲宴既盡,輕舟已發,繞過一重又一重山巒,重重記憶化為彎彎河道,曲曲折折的將我困在山城之中。我不急著尋路、不想著遠方,此刻只想在山中酣睡,任舟自橫。

 

(《人間福報》2015.8.20)https://www.merit-times.com/NewsPage.aspx?unid=411726
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前些日子搬家,那一百二十箱書與二十個鐵櫃最是折磨人。倒也不是書本重量,也不是裝箱搬運等等問題。這些瑣事,服務周到的搬家公司都會為消費者搞定。反而是整理書時忍不住翻翻這兒、瞧瞧那兒,「好多書幾乎沒翻過啊」,滿頭熱汗瞬間冰涼,心虛淹沒了一整個下午。而當發現自己同樣的書居然買了兩本(甚至以上),雖然身邊沒人,卻也有著如千夫所指般的羞愧。

  書架中的某一排,數量雖不算太多卻令人徘徊流連的,是那唯一不以內容分類,而排序自有章法的「受贈書區」。眼光落在緊緊相鄰的書脊上,或為好友、或為學侶、或為師長,我默念著每個熟悉的作者名。從書架上取下,信手翻開扉頁,留言墨痕早已淡去,但記憶卻光景常新。闔上書本,我似乎已傳遞了想念的「思」訊。在這排書裡,有些是沒有出版社加持的自印本。書本大小參差不齊,裝訂方式亦各異。儘管有些小問題,但它們都是學生們大學畢業前初試啼聲之作。

  記得大三升上大四那一年夏天,當時未曾在文學獎、副刊露臉的自己,只有一篇篇修課所寫的報告。為了準備研究所推甄,我於暑假時和授課老師們討論,經過反覆修改後集結成冊,並找了同學們幫忙攝影、排版、美編、題字,取名:「芳祥問學雜著」。這小書助我幸運考取後,亦同時開啟了至今未間斷的問學生涯。偶爾重讀師長與友人給我的話,當時的鼓勵現在似乎成了「詩讖」,預示著這幾年人生軌跡。而小書本身,也不再只是聊備一格的備審資料,卻是自己於瑣碎學習日常中所鍊的人生第一桶金。

  沒想到,整整十六年過去了,小書在今年有了新的意義。我和學生們「交換二十二歲」,互贈彼此大學時期的著作。

  在應用中文系讀書的他們,有個與一般中文系不一樣的必修課──「畢業專題」。他們必須完成一部著作,並且舉辦聯合畢業展演。從去年開始,學生們各自在指導老師協助下撰寫作品。固守中國文學陣地者有之,他們寫詩、小說、散文、劇本、報導文學,用文學語言敘事抒情、或歌或哭。跨界結合中文與異領域者有之,他們玩遊戲、賞花草、善繪畫,治印學、愛唱歌、下廚房。於是將桌遊、筆記本、繪本、信箋、歌詞、食譜與文學趣味結合,嘗試讓文化與創意能真正的「如鹽在水、如春在花」(錢鍾書先生語)。此外,還要組成策展小組,帶領著全班同學,尋覓場地、撰寫企畫、送件審查、組織宣傳、布置場地、彩排動態演出,每項工作,皆由學生動手實踐。

  回想那小書,自己是為了碩班考試而做的,寫的是無趣的所謂論文,而且主要是個人的事。而今,座下學生撰寫處女作外,更是要凝聚共識,眾志成城,齊心舉辦畢業展與動態表演。此成就真非我一己之力所能比擬。真是後生可畏!時光偷換,我和學生們在不同的時空中跋山涉水,登上大學四年的最高峰。然而,我獨自一人只能孤芳自賞,更別提什麼天地間念茲在茲的襟抱。他們卻能振臂高呼、擊掌擁抱,從別具個性的作品中,更認識同窗好友,得以見到更壯麗的人生風景。

  畢展當天,我帶著小書和學生們「交換二十二歲」。這讓它超越了考試,而側身學生的成年禮中。如今,我把小書和學生作品一起放在鐵櫃裡的受贈書區,像是在書架上拍起畢業照,更像是場不散的同學會。多年以後,相信我會向仍在山腳下的年輕人,說起那兩代師生跋涉大學青春的故事。翻翻找找的書頁有如日升月落,光陰正夾在裡頭。

(《人間福報》2016.4.26)https://www.merit-times.com/NewsPage.aspx?unid=435525

 
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夜幕低垂後的第二人生


《人間福報》 2014/2/13 | 作者:鄭芳祥 | 點閱次數:277 | 環保列印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3-11-12 17.11.21


(一堂生命教育課,一堂教室外的國文課)

  傍晚甫下課,我逆著人潮穿過校園。望見一群佇足低首圍觀的女同學,成為行色匆匆的眾人中,一道不協調的風景。走過她們身邊,聽到:「狗狗腳受傷了」、「腳好像流血了」、「牠好像大肚子了」、「我們是不是要去找教官幫忙啊?!?!」。眾人七嘴八舌之際,我逕自往前走,目光與腳跟齊步,幾乎沒有停留。南臺灣的冬天不冷,但那個當下我的冷漠卻一如往常。雖然很快的走遠,但女同學們的對話卻不知為什麼,始終在耳際盤旋著。於是,我收起車鑰匙,轉個方向,朝教官室尋求援助。教官忙著別的業務,不在座位上。改向鄰近的生輔組、課指組求援。同仁們為我積極聯絡後,沒想到,此事居然驚動了總務長。
  陳總務長與程組長趕來,我領著他們過去,同學們與狗狗都在。兩位師長到後,這才知道原來牠是列管在冊的「校犬七號」。總務長安撫了同學們的情緒,並試著用食鹽水清洗小狗的傷口。狗狗情緒很穩定,未見不安與驚恐,更沒有攻擊人的意思,尾巴甚至搖啊搖的,向我們示好。同學們的話語與神情滿是憂心,她們很擔心大腹便便的小狗,會遭到不人道的對待。總務長允諾會委請專業人員善待牠,同學們這才稍稍寬心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2013-03-28 11.43.10

(認真的背影)

2013-03-28 12.02.53 (本來很整齊的,我吃了兩口才想起來要拍照)

2013-03-28 12.21.30 (歡迎大家到「七個七」)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大三的均容、旭柔(希望我沒有寫錯),以及系上其他對「動漫」有興趣的同學們 :
昨天在系辦公室,我答應旭柔他們要把一篇扭轉我對「動漫」印象的好文章推薦給他們兩位。他們說,貼在這裡就好。我想這樣一來,大家也都看得到,是個好主意。
黃永武先生在《好句在天涯--我怎樣寫散文》中「遠遊讀大書」一篇文章,論到他因為遠遊而增廣見聞,因此對「動漫」有全然不同的體認。節錄如下:

我覺得動漫大會已兼有類似童子軍露營的意義,成年人一去那裡,每人放下社會身分,泯除職業階層的高下與實際年齡的老少,甚至性別男女的固定。動漫的水平是一個不起過高中學生知識層的年輕世界,如何對話、如何反應、如何是幽默好笑,都被教成齊一的水準,所以年歲稍老的可以來這裡「裝小」,工作機械無趣的可以來這裡「搞笑」,家庭失和的可以來這裡「取暖」,凡是沒有出頭天的挫敗者皆可以來這裡「作秀」,保證各獲掌聲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DSC00038.JPG


(我與豪豬在圖書館前的青春自拍)

DSC00080.JPG
(宿舍前)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P1020852.JPG


(與海大河工學生們的制服日約定)

  這是我在海大兼課的第二個學期,任教的班級是河海工程系大一B班。與上個學期的商船系比較起來,和這群學生似乎比較「慢熟」。覺得好像一直要到期中考過後,才漸漸記得大家的名字。此外,也好像沒有特別熟悉的特別小團體。我幾乎很少與河工的同學午飯,不像商船的同學總會與五六個同學,在下課後一同走向餐廳。總之,我和河工這班,似乎維持著比較遠的距離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DSC06269.JPG


(耕莘鈺婷送的摩斯咖哩,協會育豪送的卡片與糖果)

  今年聖誕節收到了兩位學生的小禮物,非常感謝他們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3) 人氣()

PIC_0051.jpg


(我可愛的聖母學生們)

PIC_0053.jpg
(你們兩個也太下流了吧)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0) 人氣()

耕莘.jpg


(耕莘專校,轉引自網路)

  依約要再為耕莘妝管進修部的同學們寫一篇文章,這回依然要記錄一位令我印象深刻的同學。同學們幾乎不叫他的名字,而都稱他「三寶妹」。在這裡,就叫她「寶妹」吧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  混障綜藝團.jpg
(混障綜藝團,轉引自網路)
   公視新聞令人讚賞的原因之一,正是他不落流俗,堅持報導真正動人的人事物。近日公視一則新聞事件,隱沒在美國牛、縣長選舉、台大學生吃雞腿之中。我有幸在午間新聞中看到它,是關於「混障綜藝團」的故事。兩分鐘短短的新聞結束後,我真等不及那週到海大、耕莘上課,急著想和我的學生們分享這激勵人心的故事。

  如今,他們將自己的故事集結出版,取名為《混障是什麼東西》。正如團員對自己生命的陳述,書中想說,並不是許多成功的故事,反而是一連串失敗又失敗的故事。而正是這些不斷跌倒再站起來的經驗,才有今日舞臺上自信的演出,以及那鼓動人心的生命力量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海洋大學


(臺灣海洋大學,轉引自網路)
耕莘.jpg
(耕莘專校,轉引自網路)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

P1020815.JPG


(課程結束後的合照,大多數的同學都跑了)

P1020814.JPG
(小魚、彤彤、大熊、小兔)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9) 人氣()

1 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