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中大門下

中央大學中文系

服務學習課教師

專案助理教授

鄭芳祥

  每回大考結束、榜單公佈,媒體照例炒熱「熱門科系」話題,舉凡傳統的醫學、資電、法律、財金,到近年興起的設計、傳媒等等相關科系,皆是世人注目焦點。而各大學也隱約以前述科系自我標榜,將之視為領頭羊者有之,將之視為搖錢樹者更是少數不堪的事實。靜下心來想想,吾人似乎未見任何大學強調其擁有紮實的「共同必修」課,能藉以陶鑄青年成為優質公民,甚至是一名「博雅君子」。

在此風氣下,也就無怪乎大學生以所學專業為職訓中心,視共同必修如無味雞肋。共同必修中的外語課程與謀職明確對應,或能幸免於難。其他如國文、體育、通識、服務學習等課程,無一不是「老師無力、學生無心」。國文、通識課,或許還有學分約束。體育課也還能鍛鍊健康體魄。其中之最甚者,則非零學分的服學課莫屬了。怎麼點燃同學們的服務熱情,是每位教師在劃斷了一根接一根火柴後,最想知道的答案。

  服務學習課程旨在養成「利他」精神,此點應無疑義。然而,這卻和「利己」的常識經驗背道而馳。古今中外思想家、哲學家,皆嘗試論述「同情共感」的利他精神實存在於人類生命之中。孟子的「孺子將入於井」故事,訴諸經驗,藉之論人人皆有「怵愓側隱之心」的「善端」。這是你我都熟悉的。演化學家認為,所謂「智人」(homo sapiens)能存續下來甚至成為萬物之靈,以利他為基礎的團結合作應是重要因素之一。由此看來,「利他」的火種仍在我們心中,只待點燃而已。

  回顧這些年本校各系服學成果,關注議題多元豐富,並與永續發展、大學社會責任關係密切。諸如:海洋環境、資訊教育、智慧醫療、地方創生、國際志工等等。授課教師無不藉由參訪、演講、實作、陪伴等等方式,結合系所專業並積極拓展學生生命經驗。最終目的,皆在嘗試釋放學生原本被大考閉鎖的心靈、感官,點燃與他人、萬物同情共感的火苗。教師具體工作,在於與受服務單位各種溝通協調、引起學生學習動機、陪伴與深化學生服務經驗。最後,更是要以歡樂但也不失深刻的活動,與同學們一同慶賀與反思。

  中文系服務學習課程,在郭永吉老師所率領的教師團隊辛勞付出下,多年來奠定良好的基礎。筆者「郭規鄭隨」,有幸陪伴著同學們,在「非山非市」的小學、照顧老憨兒的社福機構兩個服務對象,向第一線教師與社工學習。服學中心主任與同仁的積極熱情,讓人無後顧之憂。中文系服學課的全體同學、助教,則讓筆者見證了理念付諸實踐的動人過程。

  若謂還有什麼值得精進之處,則「設計思考」或許能給我們啟發。在諸多主客觀條件的限制下,目前的服學課程通常是教師做好課程規劃,學生只消照表操課即可。若以「學生為學習主體」思考,此實非最佳學習歷程。取而代之的是,由教師引導學生,在「以人為本」理念下,利用設計思考具體步驟,由學生進入服務場域,深入了解軟硬體設備與受服務對象,設計符合使用者需求的服務內容。如此一來,學生或能真正融入服學課程,點燃同情共感的心緒。當然,這個高懸的理想,或許只能由極少數教師與學生投入其中吧。

筆直的中大路上,矗立著穩重典雅的中大門,其下有篇〈中大門誌〉。往來其間的日常中,我們常常忘了它的存在。但其實,此篇正是大學部學生證上的底色,有如座右銘般常伴你我左右。其文曰:「入此門中,進德修業;出此門外,推恩四海。庶幾不負此福緣福地。」能徜徉在中大校園學習與生活,不只是憑著自己的努力,而是整個社會支持著我們。而今,我們有能力為社會做些什麼。這是最幸福的。


https://reurl.cc/OE40A7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