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  前些日子搬家,那一百二十箱書與二十個鐵櫃最是折磨人。倒也不是書本重量,也不是裝箱搬運等等問題。這些瑣事,服務周到的搬家公司都會為消費者搞定。反而是整理書時忍不住翻翻這兒、瞧瞧那兒,「好多書幾乎沒翻過啊」,滿頭熱汗瞬間冰涼,心虛淹沒了一整個下午。而當發現自己同樣的書居然買了兩本(甚至以上),雖然身邊沒人,卻也有著如千夫所指般的羞愧。

  書架中的某一排,數量雖不算太多卻令人徘徊流連的,是那唯一不以內容分類,而排序自有章法的「受贈書區」。眼光落在緊緊相鄰的書脊上,或為好友、或為學侶、或為師長,我默念著每個熟悉的作者名。從書架上取下,信手翻開扉頁,留言墨痕早已淡去,但記憶卻光景常新。闔上書本,我似乎已傳遞了想念的「思」訊。在這排書裡,有些是沒有出版社加持的自印本。書本大小參差不齊,裝訂方式亦各異。儘管有些小問題,但它們都是學生們大學畢業前初試啼聲之作。

  記得大三升上大四那一年夏天,當時未曾在文學獎、副刊露臉的自己,只有一篇篇修課所寫的報告。為了準備研究所推甄,我於暑假時和授課老師們討論,經過反覆修改後集結成冊,並找了同學們幫忙攝影、排版、美編、題字,取名:「芳祥問學雜著」。這小書助我幸運考取後,亦同時開啟了至今未間斷的問學生涯。偶爾重讀師長與友人給我的話,當時的鼓勵現在似乎成了「詩讖」,預示著這幾年人生軌跡。而小書本身,也不再只是聊備一格的備審資料,卻是自己於瑣碎學習日常中所鍊的人生第一桶金。

  沒想到,整整十六年過去了,小書在今年有了新的意義。我和學生們「交換二十二歲」,互贈彼此大學時期的著作。

  在應用中文系讀書的他們,有個與一般中文系不一樣的必修課──「畢業專題」。他們必須完成一部著作,並且舉辦聯合畢業展演。從去年開始,學生們各自在指導老師協助下撰寫作品。固守中國文學陣地者有之,他們寫詩、小說、散文、劇本、報導文學,用文學語言敘事抒情、或歌或哭。跨界結合中文與異領域者有之,他們玩遊戲、賞花草、善繪畫,治印學、愛唱歌、下廚房。於是將桌遊、筆記本、繪本、信箋、歌詞、食譜與文學趣味結合,嘗試讓文化與創意能真正的「如鹽在水、如春在花」(錢鍾書先生語)。此外,還要組成策展小組,帶領著全班同學,尋覓場地、撰寫企畫、送件審查、組織宣傳、布置場地、彩排動態演出,每項工作,皆由學生動手實踐。

  回想那小書,自己是為了碩班考試而做的,寫的是無趣的所謂論文,而且主要是個人的事。而今,座下學生撰寫處女作外,更是要凝聚共識,眾志成城,齊心舉辦畢業展與動態表演。此成就真非我一己之力所能比擬。真是後生可畏!時光偷換,我和學生們在不同的時空中跋山涉水,登上大學四年的最高峰。然而,我獨自一人只能孤芳自賞,更別提什麼天地間念茲在茲的襟抱。他們卻能振臂高呼、擊掌擁抱,從別具個性的作品中,更認識同窗好友,得以見到更壯麗的人生風景。

  畢展當天,我帶著小書和學生們「交換二十二歲」。這讓它超越了考試,而側身學生的成年禮中。如今,我把小書和學生作品一起放在鐵櫃裡的受贈書區,像是在書架上拍起畢業照,更像是場不散的同學會。多年以後,相信我會向仍在山腳下的年輕人,說起那兩代師生跋涉大學青春的故事。翻翻找找的書頁有如日升月落,光陰正夾在裡頭。

(《人間福報》2016.4.26)https://www.merit-times.com/NewsPage.aspx?unid=435525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芳祥書房 的頭像
    芳祥書房

    風雨書房

    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