可能是文字的圖像

 

教育議題在一場師生衝突後,成為眾人關注焦點。中央大學「群英教師社群」讀書會,長期關懷、倡議教育議題,累積眾多教學相關書籍的導讀影片。近日,我們舉辦「教育哲學」書籍導讀影片成果發表會。會後撰文一篇,和眾臉友分享。
影片在下方連結,歡迎大家多多關注喔。
--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在仔細研讀《你想當什麼樣的老師》這本書後,我深深覺得,作者所提出的六個面向,其實不僅僅適用於通識教育,而是能廣泛提供大學教師系統性的反省自己所開的各種課程。而因為專業領域不同,多數大學教師短期內也許無法如作者一般,將個人對於課程教學的思考,轉化為學術論文。但相信更重要的是,當我們開始系統的思考教學時遇到的各種問題,並嘗試付出行動、做出改變,這個過程本身就意義非凡,而且受惠的絕不僅是我們自己,還有那在教室裡一個個充滿無限可能的年輕生命。

 
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 

中央大學教發中心教師社群高教議題讀書會,除了會議記錄外,我們推出書籍導讀影片,結合傳統書評與影音平臺,在這自媒體洪流的時代,嘗試做個堅守教學理想的弄潮兒。
-----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  郭老師此書分為三個部分,在前兩部分中,皆分別論及自己在大學教授各種課程的實際經驗,包括統計學、品質管理、EMBA營運管理、設計思考等等。郭老師為台大教學傑出獎的得主,透過他對教學細節的描寫,同樣在大學任教的讀者,可以藉此學習其教學方法。特別是將專業知識轉譯、活化,與現實生活經驗連結,甚至是實際動手做,諸如此類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用心安排。一般印象中,臺大是「學霸」聚集地,教師只消搬出最精深、尖端的研究成果,學生自然買單、跟隨。其實,學生的學習熱情不是隨開即用的瓦斯爐,而是需要教師悉心引領與守護的小爐文火。普大學生如此,頂大、臺大亦然。教師是否能點燃之、助燃之,則正是教學藝術之所在。
  雖然,我們的教師社群所以成立,是為了精進自己的教學專業能力。但整場讀書會討論過程中,所有同仁卻無不為郭老師書中真誠的自剖所動容。正如作者序文中所說,這是一部「忠實反映人生的高高低低與峰迴路轉」,同時帶著「轉折與反省」的著作。簡言之,作者寫的絕不只教學經驗,而是看似光鮮亮麗人生勝利組背後,那濃得化不開的黑暗角落。也正因如此,作者同時成為經師與人師,讓不只是大學教師,而是讓學院內外的所有讀者,都能從書中得到一些生命的啟發。

 

 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 

將將將將(音樂下~~~~)
中央大學教師社群讀書會,暑假繼續讀書努力。這次是由哲學所李彥儀老師 Yen-yi Lee為我們導讀柯奧茲的《學校敢勇於建立新的社會秩序嗎?》。
這其實是部近百年歷史的著作,思考討論的是1930年代美國教育的問題。但我們都認為,對21世紀第三個十年的臺灣教育問題,也頗有啟發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