Skype、薯條、小星星──經典與生活結合教學實例參則
(提醒我有「數星星」作業的玉祥,上課時會「失控」的上來親親、抱抱)
筆者於丹轆建德學校服替代役期間,常需帶領菲籍學童讀經,以及講授經典大意。儒家的經典(特別是四書),基本上是一種「行動的智慧」。它一方面妥善安排華人社會中倫理秩序,更重要的是,它更明示許多自我修養的方法。於是,它也極容易成為一則則的教條,讓人望而卻步,讀之生厭。我們若只要求學生死記章記訓詁,自然會遭到學生乃至於「開明」教育者的反對。相反對,若我們能為經典注入活水,甚至以之自我實踐反省,想必是比較好的教學方式。因此,「教什麼」不是問題,重點在於「怎麼教」?
要解決上述問題,專家學者相信,「說故事」是很好的方式。道理應潛藏在故事中,讓孩子聽出趣味,同時反省意義。老師若能以熱情深入淺出,甚而是「淺入淺出」的講解與說故事,必定能讓學子們重拾學習的樂趣。學者認為:「不能說故事的老師跟不會握方向盤的司機有甚麼兩樣呢?」筆者深然其言。
- Mar 27 Sun 2011 15:14
「蕉風作筆雨為墨」菲國服役札記(十八)Skype、薯條、小星星──經典與生活結合教學實例參則
- Dec 30 Thu 2010 14:13
讀書札記--鳴謝:二○一○受贈圖書
記錄受贈圖書的事進入第二年,今年因為服役的緣故,幾乎斷了與學術界的聯絡,受贈圖書自然少了許多,但仍有值得記錄之事。
一、年末返臺休假,於清大與八八水災工作伙伴的重聚中,得到了雅婷《青蛙,蛙、挖、哇》。此書記錄八八水災的工作實況,幾乎保存了當時腐爛泥土的惡臭。
二、有機會參觀「一滴水紀念館」,得到邱明民老師所贈《一滴水紀念館簡介》,認識了跨國社區營造、古宅重生的過程。
- Dec 29 Wed 2010 17:37
生活札記--父親的師大工教系60級同學會

(父親的師大工教系60級同學會,攝於大甲高工)
羅伯伯是父親的大學同學。雖長年旅居加拿大,但每年農曆過年期間,皆以越洋電話關心全家近況,上至爺爺、奶奶、母親,下至弟弟與我。若有機會返臺,羅伯伯必定親自登門拜訪;如果不克前來,則命伯母或孩子送上溫暖。易言之,羅伯伯是傾全家之心力來關心我們。這份情誼在父親辭世後,竟維繫了二十五年之久。猶記父親過世後頭幾年,過年期間家中總不乏老友故舊走動。然而,再濃的昔日情誼總禁不住時空的加水稀釋,故舊漸疏原屬必然之理、人之常情。而也正因如此,未以市道相交的羅伯伯,就更值得我們珍惜。我們有機會參與父親師大工教系的四十週年同學會,全有賴羅伯伯的居中促成。當然,更重要的是他細水長流的關切之情。
- Dec 28 Tue 2010 16:02
生活札記--八八水災青蛙小隊聚會


(雅婷的書以及滿是林邊泥巴的名牌)
返國休假兩週,免不了大大小小的聚會。一年半前八八水災復原工作的青蛙伙伴們,相約在清大見面。這回見面,眾人總算可以「乾乾淨淨」的吃頓飯。只是,少了滿臉泥巴,大家都快認不出彼此了。
大約有一半的青蛙小隊伙伴參與了這次聚會,分別是辛老師、雅婷、黑胖、協志、噹噹、蔚蔚、育珊還有我,大家聊著過去、近況與未來。電機女籃當家中鋒蔚蔚,將長髮燙捲,大三的她和當年的大一青澀相比,多了濃濃的女人味。噹噹分享著到尼泊爾從事志工服務的故事,她總躺在尼國高山草地上,仰望著、讚嘆著浩瀚蒼穹,思考著、實踐著國際志工的精神。黑胖還是一樣這麼黑,真不知道是他還是我到菲律賓當兵。協志幫大家拍了照,他說他準備參加全校歌唱比賽。育珊在來的路上,很害怕大家要她再次表演用嘴撥蝦,好在店裡沒有賣蝦子料理。育珊還打算上玉山上跨年,用行動完成姓名付予她的使命。和育珊在回程的客運上聊了很多,得知她能時時反省生命,並且熱衷於傅佩榮老師的通識課「哲學與人生」。這對一位管院學生來說,真是不容易。
- Dec 17 Fri 2010 15:11
「芳祥書房」歷史記錄,第三萬人次
* 本日人氣:43
* 累積人氣:30000
正在整理自己寫過的文章時,看著人氣數字往上跳,跳哇跳的就來到了三萬人次的大關。世界的某個角落有個人正讀著自己的文章,這種感覺真奇妙。以此紀念這個時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