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復旦生活周記 (9)

瀏覽方式: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
○再見,復旦!
因為祖母過世的緣故,我什麼東西也沒收就直接回到臺灣。等到治喪事宜大體告一段落,我在告別式之前的空檔,重新回到復旦。前後只有四天的時間,為的只是把所有的事情善後。包括將書籍、資料寄回臺灣,和復旦的師長、同學、室友道別。說到寄東西,書和資料以五公斤上限為一箱,我一共寄了二十九箱。此舉不可法,近乎瘋狂、失控。而說到道別,這真是令人難忘。我的香港室友們和成大其他的交換同學,展現出最大的熱情。令人受寵若驚。回家前一天的下午,香港室友先是幫忙我把書送到郵局寄。晚上,一共十四個人共享一桌豐盛的離別晚餐。回到寢室後,一群人窩在房裡,聊著港、臺文化的相同與不同。共享水果、蛋糕,胡亂地拍照。而早在兩天前,他們已經設計了個「圈套」。讓我在很意外的情況下送我一個「小西瓜」。上面刻有一個帶著博士帽的鬼臉,以及「博學經綸」四個字。這真是讓人受之有愧。眾人就在當晚,挖空了西瓜,留下了瓜皮,讓我留作紀念。現在在我桌前的瓜皮,早已因為水分漸漸流失的關係,乾乾癟癟的。原來笑得很開心的鬼臉,現在則像極了一個掉光牙齒的老先生。飛機起飛前,收到大家道別的簡訊。登機前關上手機,心中想著,在出發前,真沒想到,這趟到復旦讀書,居然不是與大陸同學結識,反而認識這麼多可愛的香港大學生。這再次證明了,人們總是會用最單純的心 珍惜那難得相聚的緣份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○圍巾、聖誕襪與香菇雞湯
  所有對阿嬤的想念,都由圍巾、聖誕襪與香菇雞湯所引發的。
  和所有的小朋友一樣,每年的十二月,兄弟倆總是期待著聖誕老人。他會準時駕著糜鹿雪車,上頭載滿著各式各樣的禮物,從天翩然而降。家中雖然沒有煙囪,也從來沒有立過聖誕樹,但我們卻在好長一段時間裡,深信著自己這一年來是個表現很好的乖小孩。因為我們按照阿嬤的交待,各準備一隻平常穿的襪子,在睡前將它綁在床頭。隔天早上就能收到禮物,從未讓我們失望。只是,這份禮物和電視、故事書中的不太一樣。它不是令人驚喜的各種糖果、玩具,而是更加實用的──現金。隨著年紀漸漸增長,金額也就越來越大。而兄弟對阿嬤「聖誕老婆婆」的稱呼,也一直持續到這個遊戲漸漸結束。
記得在國中時期,那個正要「轉大人」的黃金階段,為了讓我們能夠高人一等,阿嬤特別為兄弟倆準備藥膳烏骨雞湯。每當這碗冒著熱氣白煙的雞湯端上桌,就是一場災難的開始。才一接近,迎面而來的是令人毫無食慾的嗆鼻氣味。黑黑的湯汁、深不可測的湯碗,裡面承載的是據說能使人「抽高」的各種藥材。捏著鼻子,忍住呼吸,這才能勉強地喝下一口湯。只是萬萬沒想到,下一口雞肉中飽滿的湯汁,還是讓人無法逃過一劫。
阿嬤重新開始為兩兄弟準備雞湯,記得是在自己碩士班三年級的時候。那年為了撰寫碩士論文,以及準備博士班考試,我離開了求學六年的嘉義,返家閉門讀書。當時阿嬤已患有帕金斯症,不良於行且無法自理生活。但她還是吩咐身邊的外籍看護,從菜市場回來要記得帶隻全雞,加上家裡大朵大朵的香菇,好準備孫子們最愛的香菇雞湯。這比起十多年前的藥膳烏骨雞湯,真是美味極了。不再如捏鼻灌藥般地喝,我反而是一碗接一碗地,為每日夜讀前儲備全身能量。隨後自己再度遠離臺北,負笈府城。每次回家,家中最令人期待的,還是香菇雞湯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○意外的結束
好久沒和大家說說我在復旦的生活了,今天要說的故事,其實早就想和各位講。其實,我早在一個月前就回到台灣。因為,祖母過世的緣故。
四月十六日(一),我照列打電話回家,沒想到家裡沒有人接。這點很反常,家中至少會有外籍看護會接電話的。打到媽媽的手機,這才知道,奶奶已病危住院的消息。四月十七日(二),我隨及搭機由上海返臺,根本來不及與復旦的師長朋友們告別。就連寢室裡的衣物、書籍、資料,也全都沒有收拾。沿路由上海--香港--高雄--臺北,坐了三次飛機。晚上十點到台北後,馬上趕到長庚醫院。只可惜,奶奶已陷入昏迷的態度,不省人事。不能和以前一樣,讓我蹲在輪椅邊,摸摸我的頭,歡迎我回到家。之後兩天,我和媽媽幾乎都在醫院裡渡過。奶奶就算在生命的最後階段,似乎也體諒晚輩的辛勞。就在四月十九日(四),她選擇在睡夢中,以最平靜的方式離開我們,享年八十四歲。此後,我大多在家,和家人處理治喪大小事宜,以及有一撘沒一撘著唸些書。另外,我則是在告別式前,利用四天(5/5-5/9)的空檔,再度飛到上海,把所有的事情做個善後。五月十日(四)告別式後,還有晉塔的事情要辦。下星期,我就能回到學校和大家見面了。出發前,怎麼也沒想到,這次復旦之行,會以奶奶的辭世作結束。寫到這裡,還是不禁令人鼻酸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○復旦文學院
原本要和大家說的「文化現象之二」,因為有部分資料不在手邊的緣故,暫時無法和大家分享。來日再補,請各位原諒。
  早在前面幾次的生活週記中,我已提及圖書館、食堂、宿舍等等校園建築,這些幾乎是每天必造訪的地方,也許大家對復旦已有些模糊的印象。關於復旦校園環境,這次就由我的另一個生活重心──文學院說起吧。
  樓高「三十層」的「光華樓」,是復旦大學的文學院。各位沒有看錯,這棟在陰雨天時,每每以雲霧為裙擺的三十層高樓,就是復旦大學的文學院。因為它真的太高了,四周圍實在沒有足已比肩的建築物。在校園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見得到它,就像臺北一○一之於臺北盆地一般。光華樓中以人文社會科學的系所為主,稱它是復旦的文學院,似乎未嘗不可。我最常造訪的,自然是「中國語言文學系」與「古籍整理研究所」(即「古代文學研究中心」)、「出土文獻與古文字研究中心」等,和中文系較相關的單位。
  關於上述系所單位,最值得一提的是其圖書室。我們成大中文系,聽說早年有幾個屬於自己的圖書室,諸如:魏晉南北朝文學、宋代文學資料室等等,位置就在現在的地下室研究小間。但似乎早在幾年前,系上就將這些圖書全數移至總圖了。而在我造訪之中國各大學的中文系、古籍所,幾乎皆有自己的資料室,其藏書皆各具特色。因為要編纂上海文學史的關係,復旦中文系資料室藏有上海所出版之各類文學性刊物、雜誌。而復旦古籍所,則因為編輯《全明詩》、《全明文》的緣故,收藏有大量的明人詩文集版本。其他如四川大學古籍所,則有宋代文化研究中心,收藏編輯《全宋文》所需要的材料。另外,其圖書室空間之大,也是我所無法想像的。就目測看來,復旦中文系、古籍所圖書室,應有一個籃球場這麼大。舒適的閱覽空間,豐富則有特色的藏書,頗令人稱羨。這些在臺灣學界,似乎是少見的。為一美中不足的,是空間規畫的問題。圖書室未能將辦公區與閱覽區隔開,使得辦公人員的各種聲音,常常成為讀者的干擾。我在中文系圖書室讀了幾天書後,實在受不了辦公區時常傳來的電話聲、談話聲,也只好乖乖地回到圖書館了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○文化現象
  這段時間來,和大家說的都是與日常生活習習相關的問題。然而,身為研究型大學卓越系所的研究生,還是應該要對中國文化界、學術界提出些觀察,不然就枉費這個頭銜了^^
  就先說說文化界吧。造訪中國的這兩個月,有幸遇到文化界上的兩件大事,其一是所謂的「于丹現象」,其二是中國人民大學於三月底舉辦了盛大的國際漢學會議。
  「于丹」是這半年來,中國最「火」的名字之一。她是北京師範大學的教授,但因為登上中央電視臺「百家講壇」的關係,使得她的影響力超越了講臺、教室,而傳達到人們家中的客廳。于丹以《論語》、《莊子》為講題,將原本象牙塔中的古代典籍,進行「經典推廣」的工作。于丹摘錄兩書中有趣的故事,諸如《論語》「何各言爾志」、《莊子》「大鵬鳥」、「大葫蘆」等等,再輔以其豐富的肢體動作、聲音表情。以及最重要的,于丹對經典的個人「心得」。將上述諸項調合起來,完成一場又一場的電視講演,吸引了相當多的觀眾,而得以火速竄紅。又因為於學術界知名的中華書局,為她的講演出版了《于丹〈論語〉心得》、《于丹〈莊子〉心得》等書,使得她也成功打入閱讀市場。幾乎所有書店,皆將于丹的著作擺放在最為顯目的位置。她擁有分佈於不同年齡層的廣大讀者群,這由簽書握手會中排隊的「粉絲」得到應證。于丹在中國所刮起的旋風,真是不下「超女」。影響所及,是各家電視臺紛紛製作經典推廣的電視節目。我所看到的,就有《史記》、《戰國策》等書,也在《論語》、《莊子》之後躍上電視螢幕。此外,出版市場則是常可見各種經典的普及讀物。相較於前者,這類書籍臺灣其實也不難見到,從蔡智忠的漫畫,以及曾昭旭與傅佩榮的講演與著作皆是。我們在「質」的層面一時難以斷定其優劣,但至少在「量」上,中國是勝過於臺灣的。
  思考與反省的聲音,總是隨著市井熱潮而來,各界開始討論起「于丹現象」。支持者有之,反對者亦有之。儘管有學者指出,于丹根本誤解了經典,其所說的真的只是自己的「心得」,並非經典的原義。雖然如此,但我還是以為,這類「國學熱」是值得肯定的。至少,我們不得不佩服,于丹等人把原本令普羅大眾感到枯燥甚至厭惡的傳統文化,帶進尋常百姓家中。經典不再高深莫測,而是可親可近的。這是也曾忝為人師,一本正經地講起《論》、《孟》、《老》、《莊》的我,所作不到的事。但我們也要反省,對於傳統文化的傳承來說,它更多需要的是潛下心地工作,如何養成人們的親近經典的習慣,並從調整內心和諧的「修身」,到積極地參與社會和諧建設的「平天下」。這也不是幾次電視講演、幾本普及讀物,這些近似媒體塑造偶像明星的妙作手法所能作得到的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○關於食衣住行
  上回和大家聊的話題,似乎顯得沈重了些。也許應從日常民生開始談起,再慢慢深入到文化、社會議題的反省,這才符合「循序漸進」的原則。這次和大家說說食衣住行,這類最根本的問題。就請大家自己在腦中調整一下次序囉。


  就先從「住」談起吧。我們成大五位交換生,和所有復旦的研究生一樣,皆住在北區學生公寓。北區約有「一萬四千位」居民。沒有錯,就是一萬多人,大約是成大學生的六成。其基本格局是:一戶有三到四間寢室,一間客廳、浴室,可住六到八人。每幢公寓有七層,共計十四戶。北區共有一百二十餘幢這樣的公寓,外加博士生公寓、留學生公寓,形成一個超大的住宅區。就像在臺灣常見的國宅群一般,只是實在大的令人咋舌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○復旦文圖亂象
天天造訪圖書館,今天所遇到的混亂情形,可說是集前幾天的「大成」。首先,是四樓館員阿姨們。她們沒事的時候,總是聚在一起,操著上海話,就這麼大聊特聊起來。雖然不算特別大聲,但也許因為自己就坐在服務臺附近的緣故,總是聽得到聊天的聲音。再者,座位間的聊天聲。今日讀書,已不只一次拿著寫有「請小聲一點」的字條,請坐在附近的讀者,記得控制說話的音量。有時真的不得不懷疑,那些掩嘴隱忍不發的笑聲,談的究竟是不是和讀書有關的問題。再次,圖書館中傳來手機鈴聲、訊息聲,乃至於講電話聲,已經不稀奇了。文圖今天也有這樣的情形,這在臺灣偶而也見得到。然而,傳來msn的訊息聲,這就相當「少見」了。而且,不只一次。那臺電腦的主人,似乎不知道應該怎麼用功能鍵,把筆電的聲音關掉。最令人驚訝的,是居然有人在圖書館裡抽煙。這真是令人難以相信自己的眼睛。我有絕對的信心,成大總圖裡的秩序,要好上太多了。

  批評的話說了一堆,思考所以會有這些現象的箇中原因。我認為在於,中國公民普遍「生活習慣」不良。除了今天在文圖看到的之外,日常隨處可見的例子實在舉不勝舉。在這方面,我自然不願意採取「入境隨俗」的態度。一直以來,我都站在較高的姿態,以接近強烈的語氣進行批評。現在,我似乎要學著以「同理心」,來看待這些現象。只是,此「理」何在?應該用什麼更寬容、柔軟的眼光來看待這些社會現象?在中國,任何的「麻煩」、「問題」所以發生,人們總是用「人多」來解釋其原因。然而,這些失序行為,也是如此嗎?還是有更深刻、更內在於中國公民根本性情、品格的原因存在呢?而我們臺灣的「公民素質」又如何呢?這些似乎都值得我們自我警愓與反省的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○失序的中國
中國社會裡,普遍存在著「不遵守秩序」的情形。我們若恪守「排隊」、「依序」等,這些習以為常的生活規範。在這裡,蜂湧而上的人潮會體現一個鐵的事實:「我們屬於絕對的弱勢」。
對此,自己多年來維持一貫的批判態度,並且以生活在相對顯得「井然有序」的臺灣感到自豪。然而,與同行同學們討論後,我的立場似乎要作出些修正。對於大陸上各種「失序」的現象,應該收起自以為是的批評態度,而改以「同情的理解」看待。在地鐵站中,特別是「人民廣場」、「上海火車站」等等,全國各地人們聚集的地方。常常可見來自四面八方,只為了一份微薄工資,而聚集在上海的民工。他們帶著全部的家當,常常是幾個麻布袋,扛在肩上,提在手上,背在背上。有時還帶著孩子,全家一起到大城市闖盪。對他們而言,找個位子休息,放下他們手中大小行李,這比遵守秩序重要的多。而這樣的人們一多,在空間有限的車站與車箱中,就很難有「秩序」可言。在整個中國,先要追求「富」,再追求「好禮」的過程中,這樣的情形可能還處於「未富」的階段。實在不能要求這些民工守禮,這對溫飽都有問題的他們,是不公平的。
也許,真正應該要批判的,是地鐵站中,那些拿著名牌手機、包包,顯然早已「富起來」,卻依然「失序」的人們。他們應是接受較高教育,且有較高收入的一群。雖未必「富」,但卻已「脫貧」。這些人卻仍舊我行我素,橫行街頭。寫到這裡,依然對相對「井然有序」的臺灣社會,感到自豪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

○奔赴復旦
  各位,再見了!新的學期開始,心中總是充滿和同學們見面的期待。從小學到現在,這份盼望從來沒有改變。而這回我卻要和大家告別,奔赴異鄉,撘上學校推動兩岸交換學生的首班車。我和其他四位他所碩士生,將在開學後第二天(2/27)赴上海,成為成大派往復旦大學的第一批學生。我的行程為期兩個月,預計四月底五月初回到台灣。從入學成大以來,不論寒假、暑假,都未曾離開學校這麼長的時間。早已習慣台南四季如夏的溫暖陽光,育樂街數年如一日的炒菜味道,映著夕陽的榕園、光復球場,自成格局的系館,以及系館內的小窩──B1研究小間。把筆電的桌面,換成系館大門的照片,是我試圖帶走這些熟悉氣味,同我前往上海的方式之一。在上海的日子,應該不會有人打從故鄉來,無法向來人打聽木棉開花的消息。好在勝利路與東豐交叉口,已有心急的木棉,等不及夏天而提早報到。在每天經過的路上看到這原不屬於春天的光景,讓人少了一些奔赴異鄉的感傷。各位,再見了!請祝我一路好走吧。

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