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2023知識寫作與思考課程成果集
鄭芳祥序文
若說一位大學新鮮人,在經過四年大學知識殿堂的淬鍊,能在專業知識與博雅學養兩種學習歷程,皆能立下里程碑,呈現最初的成果。那麼,一門連續開設四年的通識課程,又能為教師與學生帶來什麼?
若謂對修課同學們來說,擬定計畫、撰寫長文,經過師友間反覆討論、修改,藉以傳播專業知識。這常是他們的第一次。最後,每位同學都能完成「作品」,而非只是個作業而已。幸運的是,四年來已有7篇作品發表於新媒體、傳統科普媒體。於是,學期雖然結束,知識傳播之旅卻正要啟航。這無疑是非常振奮人心的。若對連續四年擔任授課教師的筆者來說,能將古代散文研究課題,落實於現代散文教學,嘗試融合教學與研究兩者,這已是難能可貴的經驗。此外,高懸於《紅樓夢》中,那「世事洞明皆學問,人情練達即文章」的理想,能在師生齊心協力下,於幾百年後的大學教室裡嘗試無限可能。這想必是曹雪芹無法想像的。
這門「知識寫作與思考」課程能有如此豐富成果,全賴多年來許多貴人相助。藉著王俐容老師牽線,筆者方能與單維彰老師共同努力,篳路藍縷,開創新局。藉由教育部敘事力計畫、教學實踐計畫的資助,師生方能享受眾多資源,提升學習成效。論及本學期的課程,最要感謝生醫系許藝瓊老師、陳純娟老師的鼎力支持。許老師不僅大方挹注經費,更引薦陳老師與筆者共同授課。筆者因此結識了陳老師這位學校好伙伴、社區好鄰居。這不能不說是不可思議的緣分。感謝《科學月刊》趙軒翎總監蒞臨指導。感謝育如、泊善、彥蓉撥空「回娘家」,分享寫作、投稿經驗。黃之辰同學連續兩年擔任助教,催生成果集,更是功不可沒。
四年光陰,足以陶鑄青年們成為英姿颯爽的知識分子。過去四年及未來許多的四年,本課程將側身大學殿堂,為知識傳播奠下基礎,為理性討論社會議題、公共政策而努力。
2023年暑假,於中大第二個四年
鄭芳祥序於雙連坡上風雨書房


全站熱搜