研究院證件+80周年
(研究院證件+80周年)

  真快!我所申請的中研院史語所訪問學員的資格,在六月底正式結束了。這兩天我就要回院裡辦理「離校手續」,之後就不再是史語所正式的一分子,也要和這張證件說再見啦。實在很捨不得。它可以讓我借研究院裡好幾個圖書館的書,可以讓我用院裡超高檔的體育館,我也能在史語所裡享用各種資源(印表機、影印機、超快學術網路)。就這麼要和它說再見了。

  訪問的這一年半來,正值中研院八十周年院慶。在這學術巨人成長的重要里程碑,我也能有幸躬逢其盛,真是有股莫名的榮耀感。雖然,我只是裡頭最小最小的成員。記得當天和媽媽一同到院裡參觀,遇到了所長王汎森老師,參觀了特展,參與傅圖的古籍復原活動。雖然訪問時間只有一年半,參與八十年院慶活動更只有半天。但是,那股濃濃地學術與歷史沉澱感,卻也能領略一二。

  這樣厚重的感覺,最主要還是由得以親炙的老師們身上感受到的。諸如:寬重師、汎森師、庚堯師、立言師,以及其他參與各種學術活動時所結識的師長們。然而,自己最深刻的一次經驗,卻只因一組四個數字的電話分機號碼而來。

  這一年半來,有段時間我常到史語所研究室讀書,常一個人一待就是一整天。研究室裡有個分機,桌上放著一張所內分機表列。我一次不經意拿來看看,赫然一見一位老前輩的分機號碼。是已故校讎學家--王叔岷先生。王先生的學術成就,雖不消我這後生小輩在這裡吹捧,但其「由校讎入義理與辭章」的治學路子,是最令我嚮往的功夫。讀了王先生的回憶錄《慕廬憶往》,得知其晚年都在傅斯年圖書館二樓讀書。今日,則在研究室分機表裡看到王先生的分機號碼,歸類在「傅圖二樓研究室」裡。雖然王先生早已仙逝,但這時的我似乎可以輕鬆按下四個分機號碼,電話那一頭就會有個蒼老但健勁的聲音,回答後生小子的疑惑。曾經號稱「天下第一所」的史語所,有數不盡的大學者在這裡生活、讀書。但我們與前輩學者們,雖然可以親近,卻又好似遙不可及。但這四個號碼,讓人突然覺得,自己與那綿長的學術史有了連結,不再如此地遙遠了。

  回過神來,寫完博論的自己,也必須和史語所說再見。但是,我只是和證件說再見,之後還是要回去多聽些演講啊。

傅圖入口
(傅圖入口)

傅圖入口,傅先生書房
(傅圖入口,傅先生書房)

研究室
(研究室)


研究室大門
(研究室大門)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