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服務婦女的活動
協會服務的層面,可謂相當廣泛。除了前文所提到的VUVU與孩子外,另外也在弱勢婦女上用心。
只可惜兩個星期下來,在這個方面我們接觸的較少。足資記錄的也就不多了。
培力婦女的刺繡課程
服務期間的一天晚上,總幹事亙將帶著我們到恆原教會,參與協會為婦女所開設的刺繡手工藝班。
講師就是協會的社工翠英姐。我們作的是「鎖鍊繡」。
我曾試著想完成它,但後來還是放棄了>_<
家訪活動
另一個活動與婦女並不全然相關,但在進行過程,卻也只接觸到她們。
一日上午,社工孟麟與翠英姐帶著我們進行家庭訪視活動,對象是小Z與小S兩位小朋友的家。
兩個孩子平常都帶著天真的笑容,在協會課輔班中,我們都對他留下深刻印象。
小Z雖然寫功課並不專心,但小小年紀的他,對於協會所安排的刺繡課,卻展現出超齡的成熟。
小S則老是黏著怡妏要電話,差點把他嚇得花容失色。
但是,兩位小朋友笑容背後,都藏著不為人知的故事。
小Z與他的所謂「家人」,並沒有任何血緣關係。目前的媽媽並非生母,而這位繼母則又改嫁。繼父再婚前已育有一女,婚後則又生下兩名子女。
這麼一來,小Z的「家人們」,包括父母親、姐姐、弟妹,就全數與他沒有血緣關係了。
幸運的是,小Z的媽媽言談間依舊有著母性的特質,小Z看來在家裡過得很幸福。
小S與奶奶最為親密,似乎隔代教養的案例。
到了小S家,奶奶出門迎接。簡單聊天後,才知道小S家裡人口眾多,與叔伯同住在一個屋簷下,但父母親卻反而不在家中。
奶奶是個相當虔誠的基督徒,遇到任何困難,第一件事就是向神禱告。
訪談過程中,奶奶常言及與小S相處的種種。對神禱告,是祖孫兩人共同的語言。
結束訪視,我的心情頗為複雜。
這些孩子平時的笑容下,原來承載著這些沈重的故事,比他們肩上的書包,真有過之無不及。
我們就在好奇、關心,又充滿不捨的複雜情緒下,聽著他們訴說。
故事結束,我常感到後悔。與其帶走如是種種辛酸,不如只將孩子們的笑容留在記憶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