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影片:建德學校學生背誦《詩經》)

建德學校讀經教育的幾點觀察
  筆者忝列建德學校教席半年,對於校方推行多年的「讀經教育」有些觀察與反思。總體而言,筆者支持讀經教育。以下則為己身於教學現場之偶得,敝帚自珍,就教於博雅。
  在建德學校最常聽到的,除了屬於孩子本有的喧嘩吵嚷外,還有那朗朗讀書聲、讀經聲。筆者常遠在十餘公尺、數間教室外,就能聽到孩子們用那頗為標準,卻也稚氣可愛的童音,大聲的朗讀課文、經文。每天午飯前、點心後,校方安排了共約四十分鐘的經典背誦時間。除了背誦,校方亦命筆者講解經典大意,目前正為學生們導讀《詩經》。而每學期,則各有兩次經典背誦考試。建德學校的學生們,從幼稚園開始即接受這樣的訓練,一直到中學部都不曾間斷。長期養成下,校內幾位中學生,皆能流利的背誦出《詩經》等九種科目。今日能有如是成績,全賴王坤源校長與林錦秀主任長年以來的堅持,兩位師長可謂厥功至偉。
  至於接受這番訓練的孩子們則普遍認為,各種經典中以《大學》、《論語》最難背誦,反觀《詩經》、唐詩則是最簡單的。前兩者為非韻文,後兩者為韻文。可想而知,難易的關鍵點在於押韻與否。儘管經過時空流轉,語音已有極大的改變。部分韻腳字以今日國音讀來,已無押韻的效果,但絕大多數仍是有押韻的。更何況,《詩經》的重章疊詠與近體詩的整齊格律,較之於非韻文的錯落參差,無疑更易於背誦。這也無怪乎孩子們「喜歡」背這兩科了。
至於背誦經典究竟有什麼「用」?推廣讀經的前輩學者早已有許多論述,此處則有兩個切身經驗,以為蛇足。
  對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而言,讀經有助於增加識字量。有幾次,當筆者在讀書時,孩子們好奇的湊了過來,並指著我書本上的字,就這麼一個一個認了起來。有些字他們雖並未在課本上學過,但卻也能正確的讀出。這確實令我驚訝。一問之下才明白,原來他們在讀經課本裡見過這些字了。他們當然不明白該字意義,但漢字「形、音、義」三項要件,卻已能掌握其二。對菲籍孩子來說,洵屬不易。
  對於中學或程度佳的學生而言,讀經則有助於閱讀與寫作。不論是在課文教學、文章與書信寫作教學,甚至是指導學生寫悔過書,我都能請學生回憶或徵引所背誦過的經典,這些「存款」、「存糧」不時派得上用場。這些日子以來,我日日聽學生們誦讀,輔以過去讀書所累積,漸漸的也對其背誦經典有些熟悉。我得以在各種機會,告訴他們「其實這些你們都背過喔」、「趕快翻一翻,哪個經典說過這個道理」。學生馬上翻書找答案,再經由我的解說,也許更能加深印象。因此,我認為:人們(特別是外籍人士)並非「自然」就能懂得背誦過的經典,而是要透過「深入淺出」,甚至是「淺入淺出」的講解,讓腦中的「存款」、「存糧」與語言學習、現實生活聯結,方能擺脫生吞活剝的死記硬背。這種師生合力完成的「左右逢源」、「旁徵博引」之課堂經驗,確乎教學一大樂事。
或許有人會質疑:在文化土壤完全不同的菲國推行讀經教育,頗有「南橘北枳」之嫌,此其一。更有甚者,教師們挾著較高的權力位階,教授菲籍學生中國經典,是一種「文化霸權」的宰制行為,此其二。
  解決第一個問題的關鍵在於「選擇」。不可諱言的,經典中確實有許多早已不合時宜的內容,就連在華人社會中,都不宜再以之教育下一代,更遑論在時空環境、風土民情全然不同的異國社會。於是乎,「選擇」禁得起中西、古今等時空考驗的教材,是華語教師的責任。舉例來說,某些經典內容包含女性「貞節」觀。此觀念不僅在華文世界早已被大張撻伐,在屬於母系社會的菲國,更是全然扞格。反之,「信」這放諸四海皆準的觀念,在經典中有數不清的例證與討論,凡此皆是人格養成的絕佳教材,相信適用於大多數國家與民族。
  解決第二個問題的關鍵在於「教學相長」。在教學環境中,教師必須保有適當權威,教學工作方能順利進行。儘管是在一切「去中心」、「反威權」的「後現代」,這仍是不可否認的。然而當教師運用權威進行教學,灌輸異國學生中國文化時,或應不時反省,是否能以更開拓的心胸接納異國文化,甚而將之轉化為教學養分。如此一來,不僅能深化學生學習效果,教師也得以自我提升,做到真正的「教學相長」。舉例來說,筆者每天可以聽到學生們於朝會演唱菲國國歌,國歌一開始,類似的旋律重複出現三次,以後也常見回旋反覆。筆者以此例講《詩經》,告訴菲國小朋友,記錄著中國先民歌聲的唱片──《詩經》也是這樣,有著重章疊詠的反覆特色。其實,音樂的美感中西、古今皆然,「反覆」是重要的美感來源。對菲國學生而言,《詩經》不再是埋藏在書頁裡的化石,而是活潑潑的歌謠;對教師而言,則又收集到一則教學實例。唯有以菲中文化相互印證,或抱著互相學習,乃至於謙卑的心,才能避免「文化霸權」般的自我意識高張。

  筆走至此,回頭想想家鄉臺灣推行讀經教育的情形。常見到小學學童參加讀經大會考的消息,躍上文教新聞版面。參與學子之眾多,家長之殷切,背誦量之龐大,皆令人不禁咋舌。但吾人是否想過,不論是在臺灣、菲國或是世界各地,這些經典是否真正內化為學子生命的一部分,抑或「讀經班」如同其他「才藝班」,淪落為家長買份「不要輸在起跑點」的保險而已。在孩子看似「滿腹經綸」同時,如何激發學習者永續的熱情,讓他們終生「與經典同在,與聖賢同行」(王邦雄先生語),這是執教者當不斷反思的課題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