P1050302.JPG
(在佛堂裡寫作業的住宿生們)

P1040624.JPG
(四位純菲籍種子教師)

「蕉風作筆雨為墨」菲國服役札記──建德學校住校生的故事
(中華民國僑務委員會替代役役男 菲律賓丹轆建德學校教師 鄭芳祥)
  至菲律賓忝列教席兩個月餘,據我有限的見聞,建德學校與其他華文學校最大的不同,莫過於那群住校生。孩子們約有二十餘人,年齡從五歲到十五歲皆有。他們的身分相當多元,由菲籍的種子教師、其他菲籍生、菲國華僑子弟、臺商子女所組成。他們的父母親,有的經商、務農頻頻失利,有的是基層職員、藍領工人,更有的只能四處打工為生。子女們在校之各項費用,父母親們總是有一回沒一回地繳著。這也使得校務運行,始終是處在捉襟見肘、慘淡經營的窘況。在住校以前,這群孩子們各自承擔著不同的悲歡。離家住校之後,他們則有著共同的故事。
  幾乎與日出同時,住校生每天約五點半起床,簡單的梳洗後,隨即展開一天的生活。學生們先在佛堂打太極拳,動作與音樂雖皆相當舒緩,但半個小時的晨操下來,也無不雙頰紅通、微微冒汗。接下來,由年紀較長的菲籍中學生帶領,學生們一同誦讀各種經典,包括《詩經》、《四書》、《朱子治家格言》、《唐詩》、《弟子規》,以及一貫道的「廿四條佛規」等等,並由中文部主任講解經文內容。最後卻也是最重要的,則莫過於點佛燈。師長與學生們分為乾(男)、坤(女)兩道,分別向眾仙佛行叩首禮。結束此儀式,每日晨間功課才算禮成。大伙吃完早點後,非住校生也陸續抵校。眾人就在冉冉上升的菲國國旗與莊重悠揚國歌中,揭開日間學習生活序幕。

夜幕低垂,導護老師送走了非住校生,住校生夜晚的住宿生活正式開始。下課後,二十餘人圍在四、五張桌子邊用餐。打飯菜、盛湯、洗碗,就連幼稚園小孩也要自己動手料理,年長學生僅在旁協助而已。之後的洗澡、洗衣、整理內務亦復如斯。飯後,大伙在佛堂裡排好桌椅,努力地完成英、中文各項作業,而中學生尚須負責輔導小學、幼稚園學生。此刻校長與主任也不得閒,仍在一旁監督著孩子們的課業。主任更化身為二十餘位住宿生的家長,一本又一本、叮嚀再叮嚀地簽著聯絡簿。佛堂一角,則是幾位今年甫入學的菲籍學生,他們正用生硬的中文,一遍一遍地反覆誦讀經典,藉以矯正其發音。所有的孩子作完功課,總還要練習半個小時的國樂。在送佛燈的儀式結束後,才能上床睡覺。

  在住宿生之中,四位中學部一、二年級學生無疑是最特殊與重要的。建德學校創立之初,菲籍工人在校舍興建工程結束後,將其年幼的子女交付給學校。其子女學雜費全免,唯待渠等大學畢業後,必須返校履行教學義務五年。質言之,他們實為校方長年培養的種子教師。這四個孩子成為學校最初期的學生,從幼稚園開始就接受英、中雙語教育。經過近十年的養成,孩子們長大成人,個個都是校內重要幫手。前述輔導年幼學生課業與生活,只是他們的工作之一而已。由於校長與主任不曉菲、英語,他們自小學高年級開始,就擔任翻譯的工作,協助師長與菲籍人士、華僑家長溝通。特別是校方舉辦各項重要活動時,他們皆是師長身旁的即席口譯。此外,由於自幼親近一貫道佛堂的緣故,四位也熟悉教義、道場禮節,而成為校方推廣道務的助力。我有幸成為他們的中文教師,更驚訝的發現,渠等雖為純菲學生,但由於長年生活在第一語言的環境,其中文能力實遠勝過許多華裔子弟。

  菲籍住宿生小妮與小欽是對姐弟。因為父母離異,兩姐弟曾過著三餐不繼的行乞日子。父親在國外打工後,將兩人交由學校代為教養照料,至今已愈年餘。這段日子來,姐弟不僅衣食無虞,更得以接受教育,並已粗通中文。近日,小欽不幸染病住院,幾天下來,醫藥費頗為可觀。無奈,其父工作不甚穩定,結束工作返菲後,現在仍在待業中。因此,一年多來積欠校方的學雜費及此次醫藥費,對他而言自然是很大的壓力。於是,他藉著來校探望小欽的機會,便將之帶走,只留下了智力不甚健全且有些許殘疾的小妮。此舉讓校方很難過,不僅是此後可能再也看不到乖巧懂事的小欽,更為形同被棄養的小妮感到心酸。主任多次談到他們姐弟,都不禁頻頻拭去眼溫。
  小欽不再住校,回到自己的「家」。雖然小欽勢必很快地淡忘校園裡的一切,包括曾經視他如己出的師長,以及初學不久的中文。只希望其父能善盡為人父之職責,妥善地照顧與教育小欽。讓發生在小欽姐弟身上,那原來令人鼻酸與不忍的故事,不再接續下去。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2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