林慶彰師.jpg
(林慶彰師,轉引自網路)

  這個學期的星期二下午,我固定出現在外雙溪邊的東吳,耹聽林慶彰師的「經學文獻學」及金培懿師的「日本漢學」。兩位老師的上課方式,是絕然不同的典型。慶彰師重視文獻功夫;培懿師則在文獻之外,更強調思辨能力的養成。除了學風不同外,講話方式更是天差地別。培懿師上起課來,神采飛揚、精神奕奕,臉上總掛著滿滿笑容。而有上過慶彰師課的同學一定知道,老師上課時,常常是頭低低地看著桌面,不時拿著筆在講義上塗鴨畫圈。說起話來,更是徐徐緩緩、慢條斯理地,心急的人聽起來,想必會在心中為老師接著說話吧。
 
  雖然慶彰師有著這麼鮮明的講話特質,但這週上課時,他卻有著出人意表的演出。這回,慶彰師提到他為屈萬里先生編輯紀念文存的往事。老師所言種種,包括收集散佚篇什的艱辛過程;聯絡屈先生子嗣的輾轉不便;屈師母在編輯過程中的諸多協助及真情流露;慶彰師從編輯到送書,事必躬親的仔細與認真態度。凡此,都讓人神往。一代學者智慧,幸能得傳。觀察慶彰師說到這段儒林佚事時,我感到老師表現出相當少見的情緒起伏。雙手一反往常地顫抖著;雙目則不時環視四周,有如怒目金剛。座下的我,與老師目光交會時,似乎更能感受到老師當時起伏的情緒。與以往專注在講義內容不同,老師花了很多時間說這些故事,甚至忘了下課休息。這是平常未曾有過的。

  下課後,唯一的念頭是,真是要找老師所主編的紀念文存來讀。藉以認識屈先生的學術業績之外,更要細細體會慶彰師在編輯時的用心。

  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