王璞
(王璞,轉引自網路)


今日又有一則與王璞有關的報導

貼出來與大家分享

文中提到王老先生始終「自費」 沒有接受任何補助的工作過程

我想 王老先生家境應該還過得去吧 也許他正是因為這偉大工程散盡家財

此外 目前學界凡是作研究都要先申請個計畫、經費、獎助

與此相較 王老先生「自費」的堅持 更讓學術工作顯得純粹而有光輝


文壇太史公 王璞「攝誘」121作家
2009/08/02
【聯合報╱記者陳宛茜】
王璞的3個孩子,從出生第一天到20歲,王璞為他們做了完整影像紀錄。記者陳俊吉/攝影

提倡「全民錄影,保存文化」的王璞,上月一口氣把拍了12年的121位作家錄影傳記,捐給了台灣的國家圖書館、北京的中國現代文學館,以及倫敦的大英圖書館。終於下定決心要好好享受退休生活了吧,82歲的王璞卻說,「我還要繼續拍下去呢!」

應我們的要求,王璞拿起錄影機,讓攝影記者捕捉他攝影的樣子。兩年前他中風後,這架錄影機只能沉默地躺在工作室裡。他一邊摸索著機身的按鍵,一邊問能把相片寄給他嗎?「這十年來都是我拍別人吶!」


錄影帶 從來不外借


王璞是台灣文壇的「太史公」。70歲那一年,從職場退休的他拿起攝影機,發願要以一人之力,製作「中華民國作家錄影傳記」。12年來他獨力自費拍了121位作家、三百多場藝文活動,滿坑滿谷的錄影帶堆在家中,卻從來不肯外借。連親姪女為了寫碩士論文向他商借,他也六親不認。



王璞為121位作家做的錄影傳記,最原始的版本保留在家中。記者陳俊吉/攝影

「如果出借的話,我能只借給你不借給他嗎?借來還去……我還能在十年內,拍幾百部錄影帶嗎?」


這四百多卷錄影帶,從幕前到幕後,從聯絡作家到拍攝、剪接、配字幕……統統都由王璞這「一人製作公司」完成。王璞形容自己「一年365天全年無休,每天工作十小時以上」,比上班族還要勞心勞力。


王璞其實是作家出身。他當過許多文藝雜誌的主編、翻譯創作的書籍有十幾本。為什麼要放下筆桿,從鏡頭前走到鏡頭後?


用底片 寫家族傳記


在YouTube出現十年前,王璞已經身體力行「全民錄影」;在李立群說出「我用KONICA寫日記」的廣告名言之前,王璞早就開始用底片寫家族傳記。


王璞的三個孩子,從出生第一天開始,就被迫當起王璞錄影傳記的「傳主」,一直拍到20歲。


在「吃都吃不飽」的60年代,王家小孩就享有個人專屬攝影師的特權,爸爸總是跟在他們身邊,「喀擦喀擦」不斷按快門,「小孩耍脾氣不給拍,我還得連哄帶騙、求他拍呢!」


那時代,膠卷相機都不便宜,可是王璞堅持:「飯可以明天再吃,相,現在不拍,明天就不一樣了。」


有一幕畫面王璞來不及拍,卻一輩子深深印在他腦海裡。民國37年他在濟南讀書,某天天還沒亮,一群共軍闖進王璞的學校宿舍,亮晃晃的刺刀指著睡眼朦朧的他,「我赤著腳逃了出來,什麼都沒有帶!」


急逃難 曾失去一切


那一刻,王璞失去一切:親人、朋友、家鄉……輾轉來到台灣的他孑然一身、雙手空空、「唯一擁有的只是腦中的記憶」。


14年後,王璞的大兒子誕生。誕生的第一天,他就買了昂貴的相機,守在嬰兒房外「偷拍」。四十幾年來,他像供奉祖譜般守著這些照片,「這是我們在台灣的第一代,我們家族歷史的起點」。王璞和太太都是隻身來台的流亡學生,「如果孩子問他們怎麼來的,這些相冊就是活生生的歷史。」


多次在藝文活動上遇到王璞,他總是舉起攝影機,專注地拍攝他的「傳主」,像化石般一動也不動,一拍就是一兩個小時,「我這條手臂快廢了!」


王璞的攝影作品就像侯孝賢電影的長鏡頭,很少剪接、跳拍與換位。他讓攝影機像一個沉默的老友佇在作家面前,不提問、不插話,耐心聽他們追憶往事,陪他們說到天荒地老。


不配音 怕竄改歷史


即便到了後製作業,王璞也不配音,「配音會竄改歷史!」他說,文字傳記會「騙人」,就連口述歷史也可以造假,只有像他這樣的實況錄影「完全假不了」。


遇到理念不合的「傳主」,王璞說他「一面氣、一面拍」,就是不能放下手中的攝影機。朋友笑他傻,「我說,如果不喜歡就不拍,你還能做什麼?!」


民國38年,王璞隨軍從廣州到澎湖,原本軍隊承諾讓他選擇讀書或入伍,沒想到一踏上台灣,亮晃晃的機槍和刺刀一舉,所有人都被迫充了軍。編軍方雜誌時,王璞堅持不讓上級審稿,結果一篇小說「豬狗同盟」被警備總部認為是對總統和國民大會的嘲諷,他只得鞠躬下台。


在那樣一個天翻地覆的時代,王璞經歷謊言、竄改的歷史、破碎的人生;是不是因為如此,他企圖用一架攝影機,捕捉歷史與人生的全貌?


捐心血 分文都不取


十多年來,有人想捐錢贊助王璞、有人建議他跟國家申請補助,王璞來者皆拒。「一沾上錢,事情就複雜了」他對待這些錄影帶就像作家對待文稿,「一部小說可以用金錢來衡量嗎?」


無巧不巧,去年國家圖書館、北京中國現代文學館與倫敦的大英圖書館,不約而同找上王璞。又剛好中風「息影」兩年的王璞,趁著在家休養的機會,好好整理、數位化了這400卷錄影帶。水到渠成,上月這三家圖書館輪流給王璞辦了隆重的捐贈儀式,他一分錢也沒有收。


王璞卻否認自己要「封機」。他說,打扛起這台攝影機,他就希望找到一個志同道合的年輕人,幫他把「全民錄影」的責任扛下去,「我願意把錄影機、400卷錄影統統免費贈送,唯一條件是他要繼續拍下去」。然而王璞等了十幾年,這個人還沒出現,「所以我要繼續拍下去!」


拍得天翻地覆 看盡天堂地獄



為拍攝作家傳記,王璞12年來換了7部錄影機。記者陳俊吉/攝影

民國86年1月1日,70歲的王璞決心拍攝「中華民國作家錄影傳記」。他為此特地印製了一張名片,名片上稱自己是「一人藝文影庫」的創始人兼製作人,還做了英譯。因為打一開始,王璞便打算把錄影帶捐給國外。



第一個傳主是無名氏,這套傳記的片頭也是由他揮毫提字。王璞回憶,他每天開三個小時的車到無名氏淡水的家,整整拍了5個工作天,「一個70歲的老頭,開車兩三個小時,去給一個80歲的老頭拍攝錄影傳記,應該可以創金氏世界紀錄了!」


王璞的鏡頭,記錄了文學史上看不到的一面。曾被視為英雄人物的無名氏,晚年獨居山中陋巷,他對著王璞的鏡頭「自白」兩個小時,最後淚流滿面。王璞感嘆:「誰能在兩小時中,看到過如此的天翻地覆,地獄與天堂。」


五四文學健將蘇雪林,晚年貧病交迫,王璞拍完「蘇雪林傳」三個月後,蘇雪林便住進加護病房,醫生宣布她患有營養不良症,「台灣錢淹腳目,一位一百多歲的國寶級人物,竟然會營養不良,誰會相信?誰敢相信!」


王璞還曾遠赴美國,拍下王鼎鈞、琦君、張秀亞、紀弦、唐德剛、夏至清等海外作家的身影。這些大作家面對王璞的鏡頭,自動卸下了心防:琦君與夫婿對談當年戀愛情形、王鼎鈞坦白了隱藏心頭多年的秘辛……。


為了與時間賽跑,王璞選擇為65歲以上的作家「錄影作傳」。如今這121位作家中,近40位作家已不在人間。然而王璞認為他們沒有死,「他們活生生地活在我的錄影帶(DVD)裡!」


【2009/08/02 聯合報】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