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段時間沒有好好逛逛書店了,今日到了師大附近的「木石文坊」。沒想到,一進店內映入眼廉的,不是大陸書,而是一大排台版二手書。有鼎文、新文豐、臺灣中華、臺灣商務、世界等老字號的出版社。心想,一定又有「不肖子孫」把家中長輩的書拿出來賣了。逛著逛著,居然讓我找到了絕版已久的《宋文鑒》、《古今文綜》、《南宋文範》、《南宋文錄錄》等書,真是令人喜不自勝。來這裡是對的。翻了翻書,發現每本都有鈐有「王波影」的藏書章。很好奇地問了老闆娘,這才知道,原來這位王先生來頭不小。不但是個早年的紀錄片導影,還得過金馬獎呢

以下根據「
あきよしの学林漫歩」所記
 


王波影(1923.7.27.2007),軍中作家、劇作家、電影工作者。河南信陽人,震華文學院肄業,曾任政治作戰學校講師。早期在軍中文工團工作,並多次獲得軍中文藝獎。著有戲劇集《毒焰》、《夜來風雨聲》、《駝鈴何處去》、《黑森林》、《血種》、《世紀的對話》(原題《世紀末的對話》)、《法統》等。在1968年得到第6屆金馬獎最佳紀錄片策劃獎,得獎影片是「大哉中華」。

也曾獲1981年教育部文藝創作獎章。在中國電影製片廠服務多年,專業在於紀錄片,擔任過導演、剪輯、編劇、美術指導甚至音樂指導的工作,是位全才。其著作被收錄於九歌出版社的《中華現代文學大系:戲劇卷》。

  據老闆娘說,這批書已經寄賣兩個多月。我這次去,只能算是「檢剩的」。由前人觀察以及王先生的專業看來,這批書應以影劇方面書籍為主。儘管如此,我卻依然能從中買到關於古典散文的著作。不能不說王先生涉獵之廣。


  昔日旁聽飛鵬師版本目錄學課時,課堂上師生即不時感慨,自己所坐擁的「書城」,未來可能反而成為後代沈重的負擔。後代子孫有的送給圖書館,有的送給我們未來的學生、同好。這都還算好的,有的不肖子孫直接秤斤秤兩地賣給回收業者。這真是令人難過。觀察一個人的藏書,可以了解他的精神。不論是上述何種情形,書籍只要一散佚,藏書家的精神也就跟著煙消雲散了。


  筆走至此,再抬頭看看「芳祥書房」中的藏書。百年以後的它們,是不是也無可奈何地步向同樣的命運呢?又或者是,同相關注宋代文化、古典散文的「好友」,巴不得躺在病床上的我早點斷氣,好「含淚」接收藏書呢!


  莊子說,人的生死正如氣的聚散。人生為氣聚,人死則為氣散。我們的藏書又何嘗不是如此呢?書房中的書,有的是台灣書,有的是大陸書;有的是在成大附近買的,有的是在台大附近買的;有些論文是朋友送的,有些則是站了老半天印回來的。不論怎麼來的,它們都因為「我」的「生」而「聚」。百年以後,它們也都因為「我」的「死」而「散」。主宰人生死的「氣」都能或聚或散了,平凡如「書」,又何嘗不可以如此呢?莊子用氣的聚散,告訴人們超越死生的局限。我們是不是也可以對藏書灑脫一點呢。


  話雖如此,但從芳祥書房出借的書,還是一定要還的。


 


 

 

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芳祥書房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